“洗茶”古称“醒茶”或“润茶”。明代大家张源在《茶录》中道:“烹茶须先热盏,次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古人以“洗”为表,以“醒”为里,借水之温润,唤茶之魂魄。
这似寻常的举动,却流传至今,蕴藏着千年茶文化中最深邃的哲学叩问:喝茶一定洗茶吗?洗去的究竟是什么?又试图唤醒何物?
不建议洗茶的茶叶品类:惜其嫩,守其鲜
(1)绿茶:芽叶轻嫩,初泡即精华
绿茶因采摘细嫩芽叶制成,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集中在表层,且热水中浸出速度快。若进行洗茶,第一泡中珍贵的茶氨酸、水溶性维生素会随洗茶水流失,导致后续茶汤鲜爽度下降,滋味寡淡。
就像心灵壹号明道西湖龙井,原料甄选鲜嫩芽叶,加工过程严格把控卫生标准,注重鲜爽口感与营养保留,无需通过洗茶去除杂质。直接用 70-80℃温水冲泡,第一泡便能释放出清新的兰花香或豆香,茶汤嫩绿明亮,入口清甜回甘,若强行洗茶,反而会辜负这份 “春日鲜灵”。
(2)白茶:毫香盈润,洗之可惜
白茶采用微发酵工艺,保留了茶叶最原始的形态与营养,尤其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以芽头、嫩梢为主的白茶,表面密布的白毫富含氨基酸,是其鲜爽滋味的核心来源。就像心灵壹号明道白毫银针“银装素裹”,白牡丹“一芽一叶”,其茶汤清透,毫香馥郁,入口清甜带润,洗茶会破坏这份 “天然之味”,直接用 80-85℃温水冲泡,就能感受白茶最本真的鲜爽和独特的毫香蜜韵。
建议洗茶的茶叶品类:醒其韵,去其杂
(1)红茶(部分工夫红茶、古树红茶):去尘醒香,滋味更醇
红茶虽为全发酵茶,口感温和,但部分工夫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如揉捻、烘干,可能附着少量茶末,古树红茶因原料来自老树,表面可能残留微量灰尘;且红茶若储存时间较长,易吸附轻微杂味。快速洗茶可去除这些杂质与杂味,同时让干燥的茶叶吸收水分,唤醒茶性,使后续茶汤香气更浓郁、滋味更醇厚。
(2)普洱茶(生普、熟普):解块醒陈,去味提香
普洱茶,尤其是紧压茶,如饼茶、砖茶等,经过长时间陈化,茶叶内部结构紧实,且熟普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可能残留轻微堆味,生普长期储存可能吸附仓味。洗茶不仅能让紧压的茶叶解块、舒展,还能去除杂味,唤醒普洱茶的陈香、木香。同时,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洗茶可让茶叶提前吸水,后续冲泡时滋味释放更均匀。
说到普洱茶的香气,就不得不提到心灵壹号明道普洱茶:生普用沸水快速洗茶2次;熟普先用沸水快速洗茶1次,去除杂味,再闷泡 3-5 秒进行第二次洗茶,唤醒陈香。洗茶时可以采用“环圈注水”的方式,出汤要快,避免茶叶过度浸泡导致滋味流失。
(3)岩茶:去焙火杂味,唤醒岩韵
岩茶属于半发酵茶,且多经过焙火工艺,表面可能残留轻微焙火后的火味,部分茶叶在储存过程中也可能吸附杂味。洗茶可去除这些杂味,让岩茶的“岩韵”更好地释放;同时,岩茶条索紧结,洗茶能让茶叶舒展,便于后续冲泡时滋味物质均匀浸出。
针对轻焙岩茶,如心灵壹号明道肉桂,可快速洗茶1次,去除表面微量火味;针对中焙、重焙岩茶如,心灵壹号明道大红袍,可用沸水洗茶1-2次,去除火味的同时唤醒岩韵。洗茶时定点注水于杯壁,避免直冲茶叶,防止茶汤出现苦涩感,后续冲泡时,岩茶的“岩骨花香”会更清晰。
洗茶非规矩,乃入茶之境
洗茶与否,绝非固守之规,而是知茶、敬茶之艺术。如同心灵壹号明道所倡之茶哲学——明茶性,观自心。面对细嫩之茶,惜其鲜灵,不洗是珍爱;面对沉厚之茶,敬其岁月,洗茶是唤醒。最高之境,在于以茶为师,因茶施宜。每一次注水与倾杯,皆是与茶叶的一次对话,亦是对自我心念的洗涤与沉淀。
上一篇:原创 品鉴和喝茶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老茶馆 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