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早六点自然醒。
窗外还飘着毛毛细雨。
这个点,城南滨江路的茶馆应该刚卸下门板。
而我约了老陈七点半喝茶。
老陈是去年在江边钓鱼认识的,退休前在县二中教语文。
我们约好每周三早晨喝茶,他带报纸,我带耳朵。
退役第八年,生物钟还是部队的。
但不必再五点起床出操了。
)
2
我的茶馆叫“闲云阁”。
开在县城老街的拐角处,六十平米,八张桌子。
2019年开的,那是我自主择业的第二年。
本想真躺平,可每天看着战友们都在忙,心里空落落的。
开茶馆本意不是赚钱。
每月有国家发的两万多退役金,在这样的小城,已经过得很滋润。
只是想找件事做,让自己别太早锈掉。
昨天盘账,九月毛利四千二。
扣除房租水电,净赚一千八。
老陈笑我,说你这茶馆是开给街坊当客厅用的。
3
茶馆客人多是熟脸。
早晨是退休的老头们,下午是带孩子的妈妈们,晚上偶尔有年轻人来打牌。
最常来的是老周,以前是县农机厂的工程师。
他总坐靠窗那个位子,一壶茉莉花茶能喝到中午。
昨天他忽然问我,苏老板,你当兵时在西藏哪儿待过?
我说在藏北山南都待过,最长是在一个山地旅,整十年。
老周眼睛亮了一下,说他儿子现在就在山南当兵,二级上士。
那天我们多聊了半小时,他走时腰板挺得特别直。
4
其实开茶馆和带兵有相通之处。
都要察言观色,都要懂得照顾不同人的需求。
比如李阿姨血糖高,她的茶要少放冰糖。
比如王大爷耳朵背,和他说话要凑近些。
这些细致活,和在营里当教导员时差不多。
只不过现在带的是“茶客兵团”。
昨天下午,社区刘主任来商量,问能不能在茶馆设个“老兵聊天角”。
我当即把每周二上午的场子免费腾出来。
自主择业时,老旅长说,走到哪儿都别忘了咱是西藏兵。
5
茶馆不忙时,我会到后院练字。
当宣传干事时练的楷书,现在重新捡起来。
最近在抄《孙子兵法》,抄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忽然想起1998年刚当排长时,在藏北演习。
那天突降大雪,整个防空营被困在山谷里。
作为新排长,我急得嘴上起泡。
老营长却笑着说,这是老天爷教咱们打仗要变通呢。
后来我们用雪筑掩体,反而打了漂亮仗。
现在想想,生活也是如此。
没有标准的“躺平”,只有适合自己的节奏。
6
傍晚收摊前,来了几个年轻人。
说要买“最有军旅味的茶”。
我给他们泡了藏茶,讲了当年在哨所用高压锅煮茶的故事。
他们听得认真,最后每人买了两斤茶砖。
说要把这种粗粝醇厚的感觉带回去。
今天流水八百三。
老陈临走时留下新剪的报纸,上面有篇《慢生活是一种能力》。
我在想,所谓躺平,或许不是什么都不做。
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后,不慌不忙地前行。
就像当年在高原行军,快慢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向前。
(本文作者曾在西藏部队服役,2017年,副团职务选择自主择业方式退役)
上一篇:原创 官媒:中国航母将开始量产!我国军工大爆发,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