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新茶友,分享过来一条帖子,让村姑陈帮忙分析分析。
帖子的主题是:“一人提名一件买了就浪费钱的茶具。”
点开一看,几百条评论,热闹非凡。
简单翻看了一会,大致理解了茶友的困惑。
多数人,在评论里扔下自己的答案就走,却没有理由。
评论区一派祥和,没有过多的解释与争辩,只留下新茶友一头雾水。
这些被提名的茶具,为什么不建议买?茶友们的观点是对是错?
为解答茶友的困惑,村姑陈从评论区里,选了几件提名率较高的茶具,与各位详细聊聊。
让各位茶友,尤其是刚入门的新茶友,在选茶具时能多一份参考,少花冤枉钱。
《2》
数百条评论中的第一条提名是,公道杯。
虽然在潮汕地区,泡茶一般不用公道杯,但主流的冲泡流程中,少不了公道杯。
公道杯的基本作用,就是接住从盖碗中一冲而下的茶汤,防止茶汤四处飞溅。
茶汤在其中稍作停留,个别碎茶会慢慢沉底,不影响后续的分汤、品饮。
待客时,用公道杯分汤,也不必手忙脚乱地平衡茶量,分出来的茶汤更均匀。
另外,观察汤色也是品茶的一部分。
茶汤的色泽、透亮度,是我们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之一。
冲泡白茶时,还能通过透明的玻璃公道杯,欣赏到茶汤中忽闪的白毫。
可见,公道杯的作用很多,不能随便舍弃。
《3》
第二条提名,是很多茶友都提到过的,茶则。
有茶友说,投茶直接用手抓,方便省事,或者直接倒,用不上茶则。
这么投茶,确实豪爽,但一来难以控制投茶量,二来并不卫生。
用茶则搭配克秤,称量出符合茶水比的干茶量,更容易泡出浓淡适宜的茶汤。
先将茶则放在克秤上,按下归零,再用茶夹取茶。
干茶展示在茶则上,一目了然,方便我们观察欣赏。
投茶时,微微倾斜茶则,用工具辅助,便能优雅从容地将干茶拨入盖碗。
用不用茶则,取决于个人。
但若要待客,或要享受茶味和冲泡的仪式感,那一定要留一只茶则在茶桌上。
《4》
第三条提名是玻璃盖碗,这一点村姑陈不反对。
晶莹剔透、观赏性极强的玻璃盖碗,用起来格外烫手。
玻璃材质导热太快,这是玻璃盖碗最严重的缺陷。
沸水冲入碗中,热量迅速扩散,用不了几秒,盖碗就成了烫手山芋。
用玻璃盖碗泡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茶友都无从下手。
除了烫手之外,玻璃盖碗光滑的表面也是个问题。
抓握玻璃盖碗时,玻璃材质没有太大的安全感,稍不留神就可能滑落。
相比之下,还是简约大气的白瓷盖碗更实用。
《5》
最后一个热门提名,非紫砂罐莫属。
紫砂这类材质,在茶圈中大多代表着古朴、经典、高端。
紫砂罐常见的用途是醒茶、存茶。
对于一些长时间存放的普洱来说,用紫砂罐醒茶的确能帮助它们去除杂味。
但对于白茶、绿茶、红茶等多数茶叶来说,都没必要醒茶。
用紫砂罐来存放这些茶叶,反而会弄巧成拙。
紫砂罐透气的特性,不仅会放跑茶香,还会让水汽和异味自由进出。
存在紫砂罐中的茶叶,轻则跑气失香,重则受潮串味。
不仅如此,紫砂罐价格较高又易碎,移动起来也麻烦。
总的来说,紫砂罐的实用性不强,性价比不高,确实没必要买。
《6》
除了前文提名较多的茶具之外,茶滤、茶道六君子之类的茶具,也逐渐被淘汰了。
舍弃一些不必要的茶具,泡起茶来会利索不少。
村姑陈认识的一些茶友,甚至不会买重复的茶具。
盖碗、公道杯、品茗杯,每样各有一只就够了,省下的钱都用来买茶。
如果追求极简,一套茶具当然够用。
但茶圈中也不乏喜欢收集茶具的茶友。
根据不同的茶、不同的天气、心情,选择应景的茶具,也是一种生活情趣。
不过,新手入门,还是先添置必要的茶具吧。
等有一定的经验了,再追求自己的喜好,能少花不少冤枉钱。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