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长沙今年潮流休闲方式的风“吹”到了老茶馆。这些消费环境装修粗犷、客单价格经济实惠的休闲场所,是踩中了新消费潮流的哪些节拍,成为长沙现象级消费地标的?近日,长沙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烟火智造 潮涌星城”重点报道采访团第三站走进东茅街茶馆寻找答案。
)
走进东茅街百余米后右转进一处巷道,“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热闹场景,着实让采访团的成员惊叹不已。室外的露天庭院里,七八台顾客喝着茶、打着扑克、聊着天,沐身于秋日暖阳下,好不惬意。
走进茶馆里,眼前的场景用人头攒动来形容,毫不夸张。整个茶馆是栋两层通透式大开间的建筑,原是一个工厂的礼堂,2024年被改造后,保留了原建筑的简陋木梁、简易水泥地和斑驳墙体,数十张老式四方桌、大圆桌,配上老式长条木凳、靠背凳,再用许多古早的物件对茶馆空间进行装点,仿如穿越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盈门宾客的衬托下,本是公共空间的茶馆,却被热闹的大环境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感,像极了多年之前一个单位的人在一起吃饭聊天的场景。 记忆回归、情绪温暖,茶馆这个空间链接起长沙人的人文氛围,许是其能成为今年消费潮流的原因之一。东茅街茶馆创始合伙人黎江认为,营造出好几代长沙人共同回忆的场景,唤醒大家的集体记忆,只是这所茶馆吸引消费者的“皮囊”,骨子里是将长沙地方文化的细节在这个空间进行呈现。
)
黎江介绍,为了真实再现长沙老茶馆文化,他们钻研了《长沙地方志》《芙蓉区街巷志》等史料,复原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自觉庵”牌楼,恢复了长沙烟熏茶、老长沙沱茶、笋子肉包、肉丝粉、老长沙油饼等特色餐食,还原最地道的长沙口味。此外,茶馆内还定期上演花鼓戏、长沙弹词等非遗表演,甚至邀请社区医生进行养生讲座,将餐饮、文化与健康服务结合,通过“文化+消费”的深度融合,让一间茶馆成为承载在地文化体验的新空间。
捕捉到了消费情绪,就能吸引顾客前来消费吗?关键是要切中消费者的需求点。首先是在商品定价上,8元一杯茶、2元一个葱油粑粑、5元钱一盘瓜子,再配上一副扑克牌,呆个一天半天的,只要几十元钱,李阿姨和闺蜜们的聚会地长设在此。除了喝茶,还提供各种粉面、盖浇饭和凉菜等餐食,全时段供应,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其 “2-5-8” 定价策略既在情绪拉近许多长沙人,也将其物美价平的特点呈现出来。
以茶为媒,“茶+N”的营销思路,则拓展了消费覆盖面。除了“茶+美食”,老茶馆还通过与“湘超”联赛合作推出观赛套餐、举办戏曲艺术节、成立老茶馆美育实践基地等形式,实现了“茶+体育”“茶+戏曲”“茶+美育”等跨界融合,创造出新的消费增长点,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抹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