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水杯”闽浙赣赏石展:一石一景一茶山,共绘武夷文化新画卷
指导单位:南平市工商联,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南平市文化社团联席会议
主办单位:武夷山市合和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南平市文化交流促进会收藏文化专委会,武夷山市合和文化艺术馆
协办单位:晋商万里茶(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福州市收藏家协会,武夷山市大地建材有限公司
茶香漫武夷,石韵藏乾坤。2025年11月16日,秋染丹山、茶旅交融之际,万里茶道起点、江贽故里——合和文化艺术馆内,“‘武夷山水杯’武夷赏石,一石一景一茶山”石头展璀璨启幕。这场以石为媒的盛会,不仅汇聚了武夷山的自然瑰宝,更让茶香与石韵在茶博会期间碰撞出动人的文化交响。
)
开幕式上,原南平市文联主席黄卫平、原南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健、福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杨家瑞等文化界、收藏界嘉宾齐聚一堂,与闽浙赣三地石友共襄盛举。正如苏轼所言“石文而丑”,这些看似沉默的石头,实则承载着天地灵气与人文积淀,此刻正以最生动的姿态,向世人诉说武夷山的故事。黄卫平主席感人肺腑的讲话,对南平市的奇石多年来发展做了总结。主办方齐忠富馆长,为这次石展做了精彩的发言。
)
)
)
步入展厅,仿佛踏入一座“石”意盎然的秘境。凝山川灵气的武夷奇石,纹理间镌刻着丹霞地貌的鬼斧神工;藏岁月肌理的雅石珍品,形态里饱含自然造物的匠心独运。每一块石头都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或如层层叠叠的茶山云雾缭绕,或似武夷三十六峰景景相连,更有寿山石名家作品以刀为笔,将山川魂魄凝于方寸之间。
)
专家委员会王学勤、任吾明、邱玉民、王建林评审出的特等奖、金奖、银奖等作品,无一不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结晶。其中,“武夷赏石一石一景一茶山”系列尤为瞩目。这些石头以天然纹理勾勒武夷山水:浅灰与深褐的线条交织,既似丹霞岩壁的褶皱,又若九曲溪的碧波;局部平滑处如云雾缭绕的峰顶,褶皱处则像雨后茶园的梯垄。这种“一石一景”的构图,恰是武夷“碧水丹山、茶垄连云”地貌的微观呈现,无需雕琢,已自带“仙境”气韵。
)
)
)
)
武夷山的灵魂,在于“茶以山名,山以茶显”。而赏石作为传统文人文化的载体,在此被赋予新的内涵。石上流动的纹路,如同茶汤在杯中舒展的叶底,又似茶马古道上飘扬的茶香,将“万里茶道起点”的动态历史凝结于静态石面。茶与石,皆以“坚韧”为骨、“温润”为魂——岩茶需经炭火淬炼方得真香,奇石亦经亿万年风化水蚀才成珍品,二者恰是中华传统文化“刚柔并济”的生动写照。
)
)
更珍贵的是,这些石头的纹路是武夷山水、土壤、气候共同作用的地质密码,每一道线条都记录着当地的地质变迁;而观者从中读出的“茶山”、“美景”,则是武夷文化长期浸润下的集体审美投射。这种“一石承载两地缘”(地质与人文)的特性,让石头超越了普通观赏品的范畴,成为讲述武夷山“茶景共生”故事的独特载体。
)
)
本次石展以四大展厅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第一展厅荟萃天下奇石,第二展厅专展武夷主题,第三展厅聚焦寿山名家,第四展厅则以“民以石为天”为主题,呈现一场精美的石宴。其中,第二展厅的“武夷茶景石”系列堪称点睛之笔——或如大红袍母树虬枝盘曲,或似天游峰云海翻涌,每一块石头都是武夷山水的立体注脚,让观者在方寸之间触摸到山水的脉搏与茶脉的流淌。
)
(神鹰——中国最高的统帅奖)
)
)
“石不能言最可人。”当我们凝视这些石头,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武夷山“茶、景、人”共生的文化缩影。它们如同一枚枚立体的“地理文化印章”,将“仙境美景”与“千年茶香”镌刻其中,让茶石文化在武夷这片沃土上愈发醇厚绵长。
)

)
)
)
此次石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茶友、石友搭建了交流的桥梁,更以创新形式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正如展厅中那句“一石一景一茶山,半是丹青半是禅”,武夷山的美,正在茶与石的交融中,书写着新的篇章。最不可思意的是惊现“大地指纹茶和天下”国石。期待未来,更多人能在此间品石韵、悟茶道,共赏这场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