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小雨加降温,早起已经老实套上外套。
喉咙微痒,有咽炎复发的征兆,赶紧煮一壶老白茶,驱寒之余,也能增强免疫力。
懒得去存茶箱里翻找,便随手从茶柜里取了一包2017春寿眉便携装《玲珑砖》。
小巧几片,占地不大,一直在村姑陈茶柜里备着。
经过8年陈化,茶叶已并不容易煮出苦涩味,反而滋味浓郁。
水开之后,直接拆开包装投茶入壶,2.5克小茶片在沸水的翻滚推揉下迅速散开。
而后,蒸红枣糕般的温暖甜香,携手药香蒸腾起来,驱散了寒气。

当初决心要做《玲珑砖》,为的就是这样的便利。
独立包装,一次一包正好,短时间就能喝完,也不用担心拆封后剩下的茶叶存不好。
想到这里,记起昨天正好有茶友问,过了包装保质期的茶,还能不能喝?
这个问题,对六大茶类而言,不能一概而论。
像绿茶、黄茶一类的茶,过了包装上的保质期最好别喝。
而白茶、黑茶就不一定了。

《2》
我们先从绿茶、黄茶说起。
这两类茶,工艺差别不大,核心都是杀青,只是黄茶比绿茶多了“闷黄”的步骤。
高温杀青后,叶内的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连带着其他内质也失去了转化的机会。
因此,绿茶、黄茶都最好趁鲜喝。
它们的魅力,正在于那源自春天嫩芽的鲜爽气息,是植物天然的清爽风味。

六大茶类中,这两类茶的最佳品饮期最短,只有18个月左右。
茶叶存放一旦超过这个时间,鲜爽感就会大幅下降。
取而代之的,是沉闷的陈味,茶汤寡淡单薄。
将绿茶存入冰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变味的速度,但依旧建议茶友们趁鲜喝,享受巅峰茶味。
过了保质期的绿茶,品饮价值必然会降低,没什么好喝的。

《3》
相比绿茶,白茶的保质期要久得多。
白茶工艺质朴,不炒不揉,自然萎凋,也无需杀青。
简单天然的工艺,基本保留下了白茶的内含物质。
内质丰厚、多酚氧化酶依然具有活性,让白茶拥有了越陈越香的潜力。
在适宜的环境下,白茶安静转化,存上十五年不成问题。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绝非虚言。
除非,茶叶本身品质不佳,或是仓储不当。
品质优越、仓储得当的白茶,随着年份的增加,香气愈发沉稳、滋味愈发醇厚,营养价值也在提高。
喜欢白茶的茶友们,完全多存一些起来,慢慢喝。
只需记得每次取茶泡茶时,都检查一下茶叶品质,确保没有变质。
带有特殊青提果香的2025有机白露饼,最近也在限时预售中,喜欢的茶友可别错过了。

《4》
作为青茶的一种,武夷岩茶的保质期要根据焙火程度来判断。
“焙火”是岩茶工艺中的关键步骤,简单来说,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加热岩茶。
经过焙火的岩茶,状态会更加稳定。
一般来说,轻火茶的保质期稍短,中、足火茶的保质期稍长,但大体都在2-3年内。

焙过火的岩茶,在正式进入适饮期前,要先褪火,散一散焙火时吃进去的火气。
火气慢慢消退,岩茶喝起来才顺口。
但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尤其是储存环境太过潮湿时,岩茶会出现“返青”的现象。
茶叶重新出现青味,甚至生出酸味、杂味、涩味。
此时的岩茶,品质明显降低,不建议再喝。

《5》
红茶作为全发酵茶,保质期与岩茶类似,在3年之内。
喝红茶,宜早不宜晚。
若偏爱红茶的清鲜风味,就选当年的红茶喝。
刚出厂的红茶,香气最盛,花香、果香清新明快,风味突出。

放了一年的红茶,醇厚感更佳,汤感绵柔顺滑,是许多老茶客的心头好。
而到了第三年,红茶的风味就会明显下滑。
虽然还能喝,但香气与滋味都远不及前两年饱满甜润。
因此,并不建议茶友们久存红茶,在风味最佳时饮用更好。

《6》
黑茶在六大茶类中相对特殊,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渥堆”工艺。
制茶时,通过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使茶叶过度发酵,产生各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茶内质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并不断推动着物质转化。
在合适的储存环境下,黑茶也能做到“越陈越香”。

转化良好的黑茶,风味醇和,与新茶时期截然不同。
但若仓储环境不佳,黑茶也会变质。
喝久存的老茶之前,茶友们要先判断茶叶品质。
出现任何异常,都别硬着头皮喝,再老的茶,也不值得我们拿身体健康冒险。

《7》
绿茶、黄茶青春短暂,茶友们要抓紧把握。
红茶、岩茶虽然有存老的先例,但也是极少数,可遇不可求。
白茶、黑茶这类能久存的茶叶存在,也不代表茶叶都越老越好。
因此,按照不同茶类各自的最佳品饮期,享受它最巅峰的茶味就好。
人们常说顺时而食,喝茶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合适的时间享受最好的茶香,也是生活的智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