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一片茶——纳雍县农村党员李光举“两山”转化的创业之路
创始人
2025-10-14 13:06:07
0

国庆前夕,接到李光举的电话,他用习以为常的口气告诉我,他公司的茶叶“彝岭苗山雪芽”和“乌蒙山宝奢香茶”在今年6月又获“茶王奖”了。这是有“中国茶界奥斯卡”之称的国内最具权威的“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赛”最高奖,今年是第15届。我高兴地祝贺道:加上5月拿到的第十届亚太茶茗大赛金奖,你真是名副其实的“惯军”啊!

“惯军”这一称号,是因他近十年来,连连获得国家级、省级,乃至国际范围的各类茶叶评比和“斗茶”大赛的冠军(“茶王”“特别金奖”“金奖”),省茶叶协会的禄老主席送他的,意思是拿冠军都拿起惯性了。

第一次见李光举可以说是偶遇。三年前一个夏日的上午,我和姑开乡的罗书记去永德村搞乡村振兴产业调研,路上看见对面高山上有一片绿油油的茶叶,我临时起意爬上去看看。茶垄间有十来个人正弯腰用锄头除草,一垄一垄修剪整齐的茶树像绿色的海浪,一波连着一波直到云边,几只土画眉在土坎边跳来跳去,一只漂亮的喜鹊站在地旁高大的杉树尖“喳--喳--喳”叫着,茶林间飘出原生态的山歌:“彝山苗岭是茶山,茶叶种在白云间;绿水青山藏不住,桃源美景在身边”,活脱脱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罗书记先看到他,喊了一声“李总”,一个秀气的中年男人直起腰边应边从地中间走过来,阳光洒在茶叶和他的身上,人与茶融为了一体,发出绿色的光芒。

罗书记为我们相互介绍后。我惊讶:“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茶王’啊!幸会幸会。”他略带羞涩回道:“什么茶王哦,一个小茶农。”就这样我问他答,轻松地聊了起来:“你们怎么还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除草呢?”“我们做的是高山有机生态茶,不能用除草剂,不打农药,用的也是农家肥,所以你看这基地不像其他地方的那样,地面油光水滑的。我这个虽然不好看点,但是纯正的生态有机。”“那你这做法要增加很多劳动力成本吧?”“是啊,平时管护每天一二十个,采茶时,多的时候有两三百人。”“你一天给他们多少报酬?”“平时一个工百把块;采茶时按斤算,多的人一天搞倒二百多块。”罗书记接过话说:李总的茶叶基地有近2000亩进入丰产期,每年除草、施肥、管护、采茶等用工需要13000个左右,解决了周边几个村不能外出的劳动力就业。六七十岁的村民都还来挣钱。永德村的刘德文家,每年茶叶基地的土地流转费、茶叶采摘和管理的务工费,加起来收入有五万多元。村民们说,茶山成了他们的“绿色银行”,要用钱就来取;茶树成了山里的“摇钱树”,源源不断地助农增收。每年他的公司发给务工群众的工资有一百多万元。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姑开乡变成了现实。

李光举的公司就在永德村,从茶叶基地出发十多分钟就到了。院子不大,两栋二层普通平房,一栋厂房,一栋办公,草坪上种有几棵山茶花和高山杜鹃。李光举引着我们直接进了办公楼大厅,迎面看到的是满墙金灿灿的奖牌,奖牌下摆着一排闪着金光的奖杯。他简单为我们做了解说,这些奖牌和奖杯有茶王的、有特别金奖的、有金奖的,每一个奖牌或奖杯的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罗书记随口问,李总这些年得的冠军有几十个了吧,他低声说,不多,就一百多个。低调得像茶山上一叶普普通通的绿芽。

招呼我们坐下后,他边给我们泡茶,边演示如何从观色闻香品味来品茶。尝了绿茶品红茶,边品边聊,在我的引导下,说起了他创业十多年来的故事。

李光举2009年成立纳雍县山外山高山有机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时,还不到而立之年。纳雍县的高山有机茶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曾经是贡茶。当年县里正把高山有机茶作为生态产业的重点来推进。姑开乡平均海拔1560多米,高山草坡多在海拔一千七百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多数时间是云山雾海,非常适合种茶,是纳雍县的重要茶叶产地,乡里也决定把高山生态有机茶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李光举创业的想法与县乡的规划不谋而合,就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计划把他家所在的永德村及周边农户的荒山和土地流转三千亩,高标准、高品质、规模化地种茶,让荒山荒坡披上绿装,通过基地的建设和管护、茶厂用工,就近解决乡亲们的务工问题,帮助家乡群众早点过上百姓富、生态美的好日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想到这事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万事开头难。出乎李光举意料的是,有的人家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土地种不了也宁愿旷着,不愿意流转出来,真是给他家送钱都不要,才开始他就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果不连片,种出来的茶东一片、西一块,像癞子的头发,不成规模不说,还难得管理。李光举不是一个见困难就退的人,谋定了的事,再硬的骨头他也要啃下来。他就白天先去和愿意流转的农户谈条件、量土地、签合同,一天马不停蹄地在山上跑;晚饭随便拨两口填饱肚子,一刻不歇,用十斤装的塑料桶提着白酒,就一家一户上门去找不同意的人家磨嘴皮,和他们边喝酒,边谈流转土地种茶叶的好处,并承诺今后他们都可以到基地和厂里务工。每晚都要谈到深更半夜,好多晚上回到家都是酩酊大醉。一次又一次,他用为人和诚意打动了那些乡亲,终于把土地流转下来。那段时间,他的脚板跑破皮,胃喝出了毛病,人瘦了十斤。

钱到用时方恨少。三千亩茶园,流转土地、买茶苗、种植管护的人工,建厂、买设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钱。特别是给老百姓的钱,差一分不到手,说什么都是空话。一千多万的投资,对年轻的李光举来说,是天文数字,收干打尽全部积蓄还差大半截,只有用房产去抵押贷款,厚着脸皮去求亲戚找朋友借......幸好大家都觉得他人可靠,讲信用,尽力支持。想尽千方百计才分批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

种茶还真是靠天吃饭。2010年开春,基地上的茶叶好不容易种下去后,碰到了百年难遇的春旱,两个多月不见一颗雨。他每天一大早就往山上跑,看着茶叶苗一天天焉下去,心里像着了火,嘴唇都急起了泡。眼看老天爷靠不住了,只有自己逆天改命。茶叶基地山高水远,李光举每天出钱找三十多辆农用车去二十里外的引底河拉水上山,自己带着请的民工一担一担地把水挑到地里,一瓢一瓢地浇到茶苗的根部。吃饭都是请人做好送到地里,争分夺秒从旱魔的手里抢救奄奄一息的茶苗。二十多天下来,已经很多年没有干过农活的李光举脸和手臂都晒脱了一层皮,肩膀磨出了老茧,人黑得像挖煤匠。第一场雨来的那天,他跑进茶叶地里,仰着头张着嘴巴接着雨水,像一株茶树一样和茶苗们一起享受饱吸甘霖的快乐。他把头抬起来时,雨水从头顶流过眼眶,淌进嘴里,咸咸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看着两千多亩茶苗重新在风雨中鲜活地舞蹈,他感到所有的辛苦和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创业犹如乌蒙山,翻过一山有一山。看着茶树一天天长大,欣喜之余,炒制茶叶的事摆到了李光举的面前。他的茶叶基地平均海拔近1900米,最高的2200米左右。“茶种山上,山住云中”。茶树生长在高山深谷间,每一片茶叶都吸天地灵气,采日月精华,受云雾滋养,生长周期长,氨基酸含量高,芽叶长得肥嫩圆润,都是天赐佳品,如果炒制不好,就是暴殄天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高价聘请师傅,最难的就是自己学炒制。李光举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因为他相信,只有自己真正的懂茶,才能做出自己想要的高品质茶叶。心动不如行动。他立即一边买书自学、参加各级培训,一边向本地家庭作坊的炒茶人学起,虚心去找县内的茶艺师们拜师学艺。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后,就上山去采茶来实操。他想,反正茶山前两年也不可能出什么效益,就自己拿来练技术。摊青、杀青、揉捻、干燥,一个环节一个工艺地从零开始,边学边做,边做边总结。茶叶这东西太娇贵,刚开始不是火候不够,炒生了,就是火太大,炒糊了。炒一锅不行炒二锅,二锅不行炒三锅......整天泡在车间一锅一锅地炒。刚炒两天,他的手就被烫起满掌水泡,自己用针放了水,涂点药又继续炒,伤口钻心的疼,端碗拿筷子都痛,直到磨出了老茧。他越学越对大自然的神奇和古老的传统技艺充满了敬畏,火候的精准,力度的拿捏,丝毫不敢马虎。终于有一天,他微闭眼睛,双手揉着茶叶有了在爱人肌肤上抚摸的感觉,炒锅里飘出了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的茶香,自己也仿佛变成了锅中一粒雪芽,达到了人茶合一的境界。他就知道:成功了。

创业的路只有一步一步地走。炒出来的茶叶像点样子了,他就邀懂行的朋友们来品鉴,上门请专家们提建议。山外山公司的茶叶慢慢地在周边市场上有了名气和销路,也在市县拿了几个小奖,但拿到大市场去展销,还无人问津,也还没有去省级以上赛事夺大奖的能耐。小打小闹不是李光举的追求,他的目标是要让高山生态有机茶冲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当初给公司起名“山外山”,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小富即安、夜郎自大,要牢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只有自己先走出去,茶叶才能走出去。湄潭、都匀、普安......浙江、安徽、福建......印度、斯里兰卡,从省内到省外,国内到国外,凡是出产名茶的地方,都留下了他考察学习的足迹,凡是有名气的茶叶企业,都有他拜师求艺的身影,学管理、求技术,交朋友、跑市场。同时,主动把参加省内外的各种茶叶赛事和博览会当成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经验,找差距,再提高。用铁杵磨成针的精神苦练内功,不仅制茶车间有了一定的规模,他对茶叶制作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心得,对公司出品的茶叶有了十足的底气。

2015年,他带着精心炒制的茶叶去参加贵州省的“黔茶杯”斗茶大赛。起初,参赛企业和评委都没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直到比赛时,他参赛的“彝岭苗山雪芽”亮相,一颗颗绿芽裹着紧致圆润的身体,在碧绿的茶汤里翩翩起舞,馥郁醇厚的茶香随着水气袅袅升腾,弥漫在斗茶现场,从芽型到汤色,从香浓到滋味,都让评委们惊叹,令参赛企业佩服,一举夺得了特别金奖,这也是贵州茶行业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绿茶类特别金奖,成了贵州茶界“黑马”。颁奖仪式上,李光举从省领导的手里接过金灿灿的奖杯时,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他自己都说不清是因为成功的喜悦还是想起创业的艰辛。

运气来时谁都挡不住。也是这一年,纳雍县的一个朋友去上海拜访著名作家叶辛,带了一包他们公司生产的“彝岭苗山”绿茶作为礼物,没想到叶辛先生把这茶叶与上海百年老店“汪裕泰”出品的茶叶进行了比较,结论是彝岭苗山的高山生态有机茶“喝一口,那滋味显然胜过汪裕泰一筹”。放了一夜后,“汪裕泰买来的茶,汤色呈红黑云状;”“而彝岭苗山呢,汤色清朗,似如昨天冲出来时一模一样,绿莹莹的。”并以此写了一篇《茶比汤色》的佳作。文章发表后,借着先生的名气,彝岭苗山绿茶一下变得全国知名。

五年深山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此,他的茶叶就一路高歌猛进,只要去参赛,都是一路过关斩将,连年夺魁。

几个绿茶品牌在全国叫响后,李光举又不安分起来,优质红茶成了他的新目标。经过几个月不分白天黑夜的钻研和试验,一款叫“乌蒙山宝 火舞丹芽”的红茶在他的手里诞生,一改传统红茶的技术,摈弃发酵,另辟蹊径,成了全国独创。这款红茶芽型像绿茶一样漂亮,香味醇厚独特,第一次拿去参加全省的斗茶大赛就获金奖,后来参加全国,乃至世界级的大赛,都连摘桂冠。正是他的这种创新精神,保证了公司的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绿茶和红茶都有了舍我其谁的气质。

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现在的李光举,可以说功成名就了。十多年的青春和心血没有白付,基地上一座座荒山荒坡变成了绿色的“金山银山”,家乡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公司高山生态有机茶品牌迈着强劲的步伐走向全国,每年发到茶农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兑现了当年给群众的承诺。本人光荣地入了党,当上了县政协委员,茶叶方面的专利技术1项已获证、一项待批,国家高级评茶员资格早已收入囊中;带出来的八十多个徒弟,有的考上了中高级评茶员,有的获得了省市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人人都能独当一面。

他曾经想:“待我了无牵挂,茶山就是我家;平日三五好友,品茶作诗赏花”。但现在,他的想法有了改变,因为茶叶成了他的最爱和一生的牵挂,对茶山的感情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年四季,不管风霜雨雪,一天不到基地上去转转看看,心里就不舒服。生活中偶尔碰到挫折和烦恼,他只要站到高高的山顶,看着蓬勃逶迤的茶山,心里就一下畅快亮堂了。李光举说:择一业,终一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过姑开乡的高速公路马上要通车了,对高山生态有机茶的发展他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他这一生,是注定交给这片茶叶,献给家乡的生态文明事业了。

通讯员 高扬宗

编辑 向淳

二审 袁鹏

三审 刘莹

相关内容

“小茶人”乐逛大茶博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茶起源于哪个国...
2025-10-14 16:05:26
原创 ...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逃离日常的喧嚣,寻找一丝宁静与惬意...
2025-10-14 15:07:04
雄鹿签下字母弟 历史上首次...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4日,据Shams透露,雄鹿和字母哥最小...
2025-10-14 14:07:52
原创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
2025-10-14 14:07:23
原创 ...
杨受成外甥邱子杰创办了傅仪眼镜这个品牌,在香港专攻高端市场,以名人...
2025-10-14 14:06:08
女子过安检丢了90克金手镯...
10月7日中午12点左右,南京站派出所接到陈女士报警求助,称自己一...
2025-10-14 13:09:48
突发!广西南宁青秀区有人从...
10月14日上午,有网友发视频称,位于南宁青秀区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
2025-10-14 13:09:14
走,到大理南涧喝茶去!
中国人喜欢喝茶 一半是 对茶茗生活的向往 一半是 对自然生息的追求...
2025-10-14 13:08:04
内蒙古包头:企业为“就业下...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光明日报通讯员 贾婷婷 “第一次体验‘就...
2025-10-14 13:07:44

热门资讯

“小茶人”乐逛大茶博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茶起源于哪个国家?五彩湘茶是哪五彩呢?黄金茶是什...
原创 去...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逃离日常的喧嚣,寻找一丝宁静与惬意。然而,高昂的咖啡馆费用却让许多人...
雄鹿签下字母弟 历史上首次三兄...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4日,据Shams透露,雄鹿和字母哥最小的弟弟亚历克斯-阿德托昆博签下一份...
原创 别...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窗外骤雨初歇,潮湿的空气里带...
原创 6... 杨受成外甥邱子杰创办了傅仪眼镜这个品牌,在香港专攻高端市场,以名人效应打响知名度,如今还不只是在香港...
女子过安检丢了90克金手镯,卡... 10月7日中午12点左右,南京站派出所接到陈女士报警求助,称自己一只重约90克的金手镯,很可能于10...
突发!广西南宁青秀区有人从医院... 10月14日上午,有网友发视频称,位于南宁青秀区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有病人跳楼。 视频显示...
走,到大理南涧喝茶去! 中国人喜欢喝茶 一半是 对茶茗生活的向往 一半是 对自然生息的追求 在大理 茶的种类 也是数不胜数...
内蒙古包头:企业为“就业下午茶...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光明日报通讯员 贾婷婷 “第一次体验‘就业下午茶’就被圈粉了!”日前,刚办...
一生只为一片茶——纳雍县农村党... 国庆前夕,接到李光举的电话,他用习以为常的口气告诉我,他公司的茶叶“彝岭苗山雪芽”和“乌蒙山宝奢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