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武夷岩茶如今在茶圈风头正劲,成了不少人追捧的“网红”。
茶桌上聊起岩茶,肉桂的辛辣、水仙的醇厚、四大名丛的独特,老茶友们总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但对于福建以外,尤其是北方的茶客来说,岩茶里的大红袍,总像蒙着层面纱。
明明名字耳熟能详,可深究起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在六大茶类里,乌龙茶的“家族关系”本就复杂,工艺繁琐、品类繁多,稍不留意就容易搞混。
而大红袍作为岩茶里的“明星”,更是把这种复杂性拉满了。
母树大红袍、纯种大红袍、商品大红袍……光这些名号,就让新手晕头转向。
有人说它是单一品种,源自那几株传奇母树;有人说它是拼配出来的,藏着茶师的独家配方。
前段时间,一位刚接触岩茶的朋友就发来疑问:“喝了好几次大红袍,味道不太一样,它到底是一个品种还是拼配出来的?”
这问题,确实得掰开说个清楚。
《2》
大红袍,最初本是武夷岩茶中一个特定的茶树品种名。
其渊源可追溯至明朝,民间一直流传着一段趣闻。
当年一位状元高中后,感念茶树治病之恩,特意以红色官袍披于茶树上,自此这株茶树新生的叶片便带着微微泛红的特征,“大红袍”之名也由此传开。
然而,这一独特品种在数百年间曾一度濒临消失。
受战乱、茶业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大红袍茶树缺乏专人照料,在自然环境中与其他茶树交叉授粉。
通过有性繁殖生出的后代性状逐渐改变,原本的品种特征变得模糊,曾经声名远扬的大红袍品种渐渐难寻踪迹。
不过,如今从北斗、奇丹等品种中,仍能看到与传说相符的特点。
春季新叶微微泛红,这两种茶树也被认为是大红袍的后代。
到了近代,大红袍的故事延伸至外交领域。
传闻中美建交时,我国赠送的国礼中便包含四两母树大红袍,因其珍贵,还留下了“半壁江山”的佳话,足见其分量。
在如今的武夷岩茶语境中,“大红袍”成了一个多义词。
其一,特指生长在九龙窠崖壁的6株母树(即母树大红袍),这些茶树如今已是热门参观景点,自2006年起就已停止采摘,成为不可多得的“活文物”。
其二,指纯种大红袍,像奇丹、北斗等品种,均由母树大红袍通过扦插无性繁殖而来,它们不仅保留了新叶泛红的特征,品种香也多呈现木质香,延续了母本的风味特质。
《3》
其三,便是拼配大红袍,也常被称作商品大红袍。
如今在市场上选购大红袍,十有八九遇到的都是这类拼配产品。
所谓拼配茶,顾名思义,是将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最终形成一款新茶品。
在武夷岩茶中,拼配大红袍堪称“集大成者”,凝聚着制茶人的巧思。
它的诞生,与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曾经的大红袍母树声名远播,却因树龄增长和保护需求在2006年停止采摘。
为了延续那份记忆中的香气与滋味,茶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拼配复原其风骨,这便是拼配大红袍的由来。
拼配的方式极为灵活多元,核心是选取两种及以上岩茶品种进行融合。
常见的搭配中,可能用肉桂的辛锐香气提振整体风味,用水仙的绵厚茶汤奠定基底,再加入奇丹的木质香增添层次。
整个过程如同调香,需反复调试比例,最终达成“香、水、韵”的平衡。
这样制成的拼配大红袍,既保留了武夷岩茶“香清甘活”的共性特征,又能凸显“岩骨花香”的独特韵味,口感更趋适口,成为适配大众需求的经典茶品,
也让大红袍的传奇在新时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4》
拼配是门实打实的技术活,但市面上不少所谓的“拼配茶”,其实就是一锅潦草的大乱炖。
有些商家为了清理库存,把积压的尾货一股脑混在一起。
管它是兰香水仙、果香肉桂,还是奇兰、瑞香、黄观音,只要是卖不动的茶,全都倒在一处搅匀。
这种“糊弄式”做法,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拼配。
拼配若如此任性,只会弄巧成拙。
比如半箱火香转淡的茶,本可复火挽救品质,却硬要和带焦味的病火茶、返青发馊的变味茶混在一起,最后只能得到一箱风味杂乱的“怪味茶”,销路自然好不了。
真正优质的拼配大红袍,讲究的是“精益求精”。
每年确定配方前,都要经过多轮试茶筛选。
即便同品种茶叶,受当年气候、水土影响,风味也会有微妙差异,必须反复调试各茶比例。
可能增减5%的肉桂让香气更锐,或多加10%的水仙让茶汤更厚,再按最优配方等比复刻,最后统一复火,确保火功一致,才算完成。
不同岩茶品种的搭配有无限可能,技艺高超的拼配,能让成品盖香馥郁、水香清甜、汤感绵柔、韵味悠长,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更妙的是,即便老茶客细品,也未必能精准猜出其中成分,像拆盲盒般充满惊喜,这才是拼配真正的魅力所在。
《5》
说到底,拼配的高下,全在用心与否。
糊弄了事的“大乱炖”,只会砸了招牌;
而精益求精的调配,才能让大红袍的风味在传承中焕发新彩。
对茶客而言,不必纠结“纯”与“拼”,关键看入口的瞬间是否舒心。
是杂乱的怪味,还是层次分明的岩骨花香,味蕾自会给出答案。
毕竟,能经得起时光检验的好茶,从来都藏在实打实的工艺里,而非简单的标签之上。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