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一纸稀土新规,给全球产业链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收紧稀土出口政策,更关键的是,首次把管制范围延伸到了境外——不管是外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里含0.1%以上中国重稀土,还是用了中国的稀土技术,想出口都得先拿中国的批准。
尤其是军事用途的出口,原则上直接拒批,14纳米以下半导体和潜在军事用途的AI研发出口,也得逐一审慎评估。简单说,这招直接堵死了之前有些国家想通过第三国加工、绕开管制的歪路,也给全球稀土供应链立下了新规矩。
新规出台刚满六天,国际上的反应就炸开了锅,最热闹的当属美国和欧盟。美国这边先是总统特朗普跳出来放狠话,说要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再追加100%关税,还威胁要管制软件出口。可话音刚落,美股就迎来“黑色星期五”,一天蒸发超万亿美元市值。
眼看损失太大,美国财政部长赶紧出来降温,说关税政策还没敲定,还是得坐下来谈。贸易代表更是一边抱怨中方没提前通知、联系不上,一边又说希望合作,这种又气又怕的样子,彻底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有多深——毕竟他们花了不少钱想建独立供应链,现在看来大概率要泡汤了。
美国一吆喝,欧盟立马跟上,号称要和美国牵头搞“30国统一战线”。欧盟贸易专员直接指责中国新规“极不合理”,说已经导致部分欧洲企业停产,还透露要召集G7开视频会议,协调着对华来硬的。作为当前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丹麦,也跟着煽风点火,强调欧盟是“全球最大贸易集团”,要和美国一起给中国施压。可这所谓的“统一战线”,其实早就出现了裂缝。
就在欧盟高调放话的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宣布,法国、瑞典、加拿大的高官要在三天内密集访华,行程排得满满当当,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想绕开集体表态,单独和中国谈合作。法国早有铺垫,之前马克龙就公开说欧盟不能当美国的“附庸”,要搞战略自主,这次访华就是为了推进核能、新能源这些实打实的合作项目,毕竟法国不少关键项目都有中国企业的参与,可不想因为稀土新规受影响。
瑞典的选择更现实,他们的ABB、沃尔沃这些大企业,和中国市场绑定得太深了,光是去年对华电动汽车零部件出口就涨了18%,真要是和中国闹僵,损失可不小。加拿大更是带着“求助”来的,他们的油菜籽、猪肉对华出口大幅下滑,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扛不住了,这次访华直接带上了农业部副部长和行业代表,就盼着能恢复对华出口。
面对这波看似来势汹汹的施压,中国的态度很明确:稀土管制是依法办事,符合国际惯例,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防止这些关键资源被用在军事扩张上。同时也没把话说死,只要是合规的民用用途申请,都会批准,还愿意和各国加强沟通,保障全球产业链稳定。
这份底气,来自实实在在的实力——中国掌控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分离加工和93%的磁体制造,冶炼纯度更是全球最高,短期内其他国家根本没法替代。而且从贸易数据看,东盟已经成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美出口下降的同时,对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大幅增长,欧美市场早已不是中国的“必选项”。
反观欧盟,现在的处境其实很尴尬。经济领头羊德国已经陷入技术性衰退,整个欧盟都站在经济危机的边缘,却还要跟着美国对华施压,实在有些本末倒置。荷兰之前冻结中国企业资产的做法,已经打破了西方标榜的“契约精神”,现在又想抱团施压,可连美国都在悄悄找机会谈判,欧盟这种“出头鸟”行为,最后可能只会得不偿失。毕竟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现实,与其硬扛,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在新规则下守住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沦为别人的“马前卒”。
说到底,这次稀土新规引发的风波,根本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重新洗牌。中国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给稀土贸易立下了新规矩,这既是对美国之前滥用技术管制的反制,也是在维护自身的科技安全。那些喊着要“来硬的”国家,最终会发现,在绝对的产业链优势面前,施压根本没用,唯有平等协商、遵守规则,才是唯一的出路。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玻璃茶具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