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在中国,追求小众是一件很大众的事。”
这句话常用来调侃,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追求独特时面临的尴尬场面。
街边随处可见的“独立”咖啡店,卖的是千篇一律的“稀有咖啡豆”。
自以为听的都是“地下乐队”、“小众歌手”,结果发现朋友圈里一半人都在分享同一个歌单。
很多时候,越是渴望与众不同,好像越容易一头扎进“大众”的圈子。
小众的风潮,自然也席卷了茶圈。
在传统喝法之外,每年夏天的冷泡茶,怎么不算从小众走向大众呢?
而当一种喝法变得不再小众,人们便会乐此不疲地开始挖掘下一种新奇玩法。
不过今天,咱们先不聊这些。
让我们返璞归真,聊聊夏天里另一种扎实、低调的“小众”姿态——煮茶。
《2》
说到这里,一定有不少茶友发出疑问。
夏天煮茶,坐在电陶炉前面,热气一直熏着,不热吗?
关于这一点,各位可别忘了,夏天没人能离开空调。
有了空调,煮茶散发出的这点热气就不算什么,很快会被空调持续供应的冷气下压去。
长期待在空调房中,还有可能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正好煮点热茶暖身。
茶叶在煮茶壶中沸腾,茶香也会随着蒸汽弥漫到空气中。
倦怠的午后,在工作室里煮上一壶老白茶,不过片刻,清郁的药香便填满了整个空间。
闭眼深吸一口,脑中的困倦也消了大半。
煮茶操作起来也不繁琐,随时都能煮。
煮出来满满一壶,在干燥的空调房内慢慢享用,滋润身心同时,也省去了盖碗反复冲泡的麻烦。
如果恰好有待客需求,煮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3》
在茶叶的选择上,煮茶不如盖碗冲泡那么灵活。
不是所有白茶都适合煮,各个品类中,首推老寿眉。
寿眉花香浓郁,滋味甜润,宽大的叶张中蕴含着丰富的养分。
经过陈化后,茶叶风味更加成熟,香气、滋味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药香、陈香突出,老寿眉饼还有机会陈化出温暖的枣香。
转化后滋味更加醇厚饱满,汤水稠润,回甘生津之感强烈,令人欲罢不能。
另外,白茶素来有“一年茶啊,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赞,三年以上的老白茶具有一定的药性。
夏天多喝些老白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时间吹冷气带来的不适感。
说完老白茶,再来聊聊新白茶。
物质相对活跃的新白茶,并不适合煮着喝。
由于还未经过陈化,在沸水的持续刺激下,新白茶体内的咖啡碱、茶多酚等苦涩味物质会过快、过多地释放到茶汤中,导致茶汤苦涩。
故而,新白茶还是更适合盖碗冲泡。
煮老茶并不局限于寿眉,老银针、老牡丹,也可以煮着喝。
只不过,这两类茶更适合先泡后煮。
煮茶对较为稀缺的老银针来说有些粗暴,先用盖碗逐次冲泡,细细品味茶汤层次,茶味变淡后再煮,才能将老银针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4》
除了茶叶的选择外,要煮好一壶茶,下面这些细节也不能忽视。
首先,茶具变换,茶水比也要跟着改变。
用盖碗泡茶,茶水比通常是1∶20,但用壶煮茶,茶水比固定1∶50。
盖碗泡茶,茶水分离,茶叶与沸水接触的时间不过短短几秒,多投点茶,才不至于茶汤寡淡。
而用茶壶煮茶时,茶水无法分离,茶叶还要持续接受高温的刺激,内质释放迅速且充分,更容易煮出滋味浓郁的茶汤。
如果不减少投茶量,茶汤就会因为内质的过度释放而变得苦涩难当。
其次,煮茶的时间不宜过长,茶汤沸腾后即可关火。
煮茶的便利性,使不少茶友都容易在时间上出现疏忽。
有些茶友投茶注水后,就当甩手掌柜忙别的去了,等十几分钟后再回来,茶汤早已经煮成深色,喝起来又浓又苦。
一般来说,茶叶在水中沸煮的时间不超过半分钟,才能有效避免茶汤浓苦。
最后,还是提醒各位茶友,煮茶时最好不要额外添加辅料。
网传的各种养生配方和新奇搭配,真正实践起来,往往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反而毁茶。
韵味悠长的老白茶,还是纯饮滋味最好。
茶水比、冲泡时间,是无论用什么茶具、泡什么茶,都不能忽视的细节。
《5》
空调房中空气不流通,待久了容易昏沉。
冷气不断吸入,鼻腔也难免有干涩感。
这种时候,就是煮茶壶的最佳登场时机了。
茶汤煮开后,茶香被温热的水汽托举着迎面扑来,湿润了鼻腔,也唤醒了头脑。
可千万记得及时关火,上次村姑陈煮2019年的高山一级春寿眉时,就因沉醉在它清郁清凉的药香中,差点煮过了头。
好在,最后煮出来的茶汤依旧醇厚甜美,来自山野的清新之气也尤为可人。
正值盛夏,不如煮一壶老茶,提前躲在秋天的韵味中,避避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上一篇:帕金森患者患者喝茶有好处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