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官方获悉,近年来深圳大力推动社区长者饭堂和助餐点的普及,目前全市266家长者饭堂已建成“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智慧网络。全市2024年长者饭堂和助餐点服务人次突破12.7万,财政补贴精准惠及20万老年人。
中午时分,福田区梅林街道梅林一村长者饭堂里烟火气浓郁,几十位老人有序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食品。除了老人,食堂里还可见放暑假的中小学生,以及不想做饭不想点外卖的年轻人。
蒜香蒲瓜,72克,2.88元;卤水鸭,66克,5.54元;蒜薹肉丝,53克,4.03元……刘阿姨把托盘放在识别区,系统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将其信息与托盘绑定。之后,她挑选的每样菜品,相应打菜窗口前的屏幕都会显示种类、重量、价格等信息,并进行自动结算。“这样的智能系统特别方便,而且知道每种菜取了多少,避免浪费。”提及在食堂的用餐感受,刘阿姨连连称赞。
“根据每餐摄入的热量等情况,系统还能给出运动建议。”刘阿姨用手机展示了自己当天的饮食记录和运动建议,里面详细记录了蛋白质、碳水的摄入量,以及散步等运动能够消耗的卡路里情况。
为方便老年人用餐,该长者饭堂使用了一系列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自主选菜、称重计费、智能结算、无感支付,并对食材采购、运输、加工、售卖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确保食品安全与卫生。
据介绍,梅林一村社区食堂,面积约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20人就餐,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营养搭配的普惠性餐食服务,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
该食堂的数字化食堂管理平台已接入民政系统,年满70周岁的福田户籍老人,按5元/人/餐/天的标准给予补贴。夹取每道菜的时候系统还会根据夹取数量,自动计算所有夹取量的各种营养数据,能有效帮助居民进行健康管理,非常受老人家欢迎。
据悉,为促使长者助餐服务扩面提质增效,深圳各区积极引导探索发展高适配性助餐服务模式,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着力构建选择多、品类多、优惠多的家门口食堂,让长者“想吃什么点什么”。
其中,龙华区观湖街道依托长者服务中心对标A级标准(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中最高等级)打造长者助餐示范点,为附近老人提供堂食及外送配餐。龙华区民治街道红山长者饭堂配备了AI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慧化设备,通过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可实现智能选餐结算、AI巡查食安监管、自动化供应链管理等全流程智慧化助餐服务。龙华街道通过与社会餐饮公司合作,签订结算协议,将社会餐饮公司门店设为助餐点,既实现了老人就近就餐,还能通过补贴以优惠价格享受社会餐饮服务。
一、 哪些人可以享受用餐补贴?
①重点保障对象(每餐上限15元)
深圳户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及低保边缘人员、“三属五老”、经卫健部门认定的计划生育家庭中失去独生子女或者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的老年人、深圳户籍百岁老人。
②深圳户籍年龄在70至99岁的老年人(每餐上限5元)
各区(新区)另有补贴标准的,以区为准。其余老年人按照长者助餐普惠型价格支付费用。
二、如何申请?
符合补贴条件的老年人可咨询户籍所在社区工作站,按要求申请成为长者助餐补贴对象。
符合补贴条件的老年人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区长者饭堂或长者助餐点用餐才能享受补贴;非长者助餐补贴对象的老年人可就近到长者饭堂或长者助餐点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