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文图
7月16日,“万里茶路中国行”活动走进桐柏,在禺峰野茶园,来自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文化学者、媒体代表、企业家、茶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溯源、文化传承与产业赋能的茶路探索之旅。
“万里茶路中国行”活动起点湖南安化,将沿中蒙俄万里茶道国内段,经湖北、河南、山西、河北,最终抵达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茶路沿线重要节点,挖掘万里茶路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促进沿线地区的茶产业交流合作,推动传统茶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桐柏是古老的茶乡,茶文化历史悠久。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曾发迹于桐柏山的神农氏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近5000年历史。唐朝《唐书·地理志》载:“义阳(今桐柏县)土贡品有茶。”桐柏山的茶区,唐朝时已为著名茶区。宋时,桐柏山茶场曾为全国13大茶场之一。古往今来,桐柏人民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售茶中创造了丰富的茶文化。
桐柏作为万里茶路中段的淮河源头驿站,占据不可替代的特色地位。近年来,该县以建设“全国知名茶乡”为目标,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大文章,全县16.7万亩茶园孕育出“桐柏玉叶”“桐柏红”两大全国百强品牌,出口东南亚多国,综合产值超20亿元。
桐柏站活动期间,嘉宾们郑重将“陆羽国际学院”珍藏的陆羽之印护送至桐柏山,并在桐柏县茶叶协会及其组织的当地茶文化学者、茶企代表等的陪同下来到禺峰野茶园,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梳理桐柏在万里茶路中的历史印记,探讨当地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桐柏茶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
作为桐柏站活动东道主,河南省茶叶研究会副会长、桐柏县茶叶商会会长、桐柏山野茶开发公司董事长、“禺峰野茶园”总经理田予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详细介绍了禺峰茶场依托桐柏优越生态、坚持生态种植、传承古法制茶的特色发展之路。
河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知名茶文化学者袁泉在发言中指出,“万里茶道”不仅是一条古老的贸易通道,更是一条承载着中华茶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文明纽带。重走茶道,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茶文化活态传承的积极探索。桐柏作为中原茶乡和古道节点,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值得深入挖掘。
《桐柏茶志》主编、桐柏县资深茶人韩芳分享了桐柏悠久的茶历史与独特的茶俗文化。她强调,桐柏茶自古便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商品,其品质得益于北纬33度的黄金气候与桐柏山的优良生态。编纂《茶志》正是为了系统梳理和保存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桐柏茶文化学者娄俊岩则从非遗保护与活化的角度,阐述了桐柏传统制茶技艺的价值以及“三茶统筹”理念在桐柏实践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此次重走活动是连接历史与当下、推动茶文化走进现代生活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近年来,桐柏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施“茶文化赋魂、茶产业赋力、茶科技赋能”工程,探索出一条“三茶”统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获得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县”等荣誉称号,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认定为“全国红茶重点产区”。
此次活动深入挖掘桐柏本土茶史遗存,助力茶文化代际传承,借茶路IP聚合中原茶乡资源,强化桐柏在区域茶产业中的标识度,赋能桐柏茶产业品牌升级。参加活动的桐柏茶企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挖茶路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让桐柏茶香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编审:赵勇生】
上一篇:红袖添香夜,美人轻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