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听到他被害的消息,周总理惊掉了茶杯
创始人
2025-03-11 11:30:53
0

因为

姚桐斌,

中国的航天材料迈进了世界第一阵营。

后人沿着他铺垫的航天路,才得以让

神舟飞船和嫦娥四号顺利飞上天。

1968年6月8日,姚桐斌在家门口被歹徒活活打死,年仅46岁。

一代英雄就这样陨落。

正在开会的

周总理

听到消息后,

手中的茶杯“砰”地一声掉落在地。

他立刻指派粟裕大将军乘坐直升机前去调查,务必严惩凶手。

“如果他还活着,我国的航天事业一定会更出色。”

姚桐斌的同事惋惜道。

到底是谁这么大胆,敢杀害中国顶级科学家?

作为

家乡第一个出国留学

的学生,当年姚桐斌因为要上学跟父亲发了好大一顿脾气。

因为家里不富裕,刚上完小学后,父亲就打算让儿子辍学,去家里的粮食小铺帮忙。一来减轻家里负担,二来还能提早学点儿经验。

小学校长亲自找到姚桐斌父亲,劝说他让姚桐斌继续上学,他表示

“像他这样的好学生,不上学可惜了……”

父亲这才同意,但也只是让他上到中学,高中说啥也不让他上了。

父子俩因此发生了剧烈争执,在哥哥的帮助下,姚桐斌只身去了上海,考取了上海的高中。父亲知道后,写信给儿子

“要是回家,就打断你的腿。”

没有经济来源的姚桐斌,并没有因此消沉。他发奋努力,买不起课本,就把同学的借过来一句一句誊写。住不起宿舍,他就在所有同学都走了以后,把书桌摆在一起,睡在上面。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正式打响。毫不畏惧的姚桐斌和班里四位同学一起,跨过日军封锁线,于1939年到达江西吉安,顺利考取了

国立十三中的高中部。

最后,他以江西省状元的优异成绩高中毕业,风华正茂的他一口气报考了五所大学,全部被录取。

因为喜欢矿冶专业,姚桐斌最终选择了贵州平越的唐山交通大学。

从此,

优秀成了姚桐斌身上最显著的一个标签。

对所学专业,他越深入,就发现自己越喜欢。1945年,姚桐斌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顺利毕业,并获得了工学士学位。

后来,他又参加了公费留学的考试,顺利被

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

录取。

来到伯明翰大学后,姚桐斌跟随

著名教授弗·康德西,

在研究金属材料的路上越走越远。4年后,他的论文《对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动性的研究》大获好评,不仅通过了论文答辩,还拿到了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的证书,教授弗·康德西甚至对姚桐斌赞不绝口,他表示:

姚桐斌是自己教过的最好的学生之一。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并没有几个人愿意研究工业冶金学,而且在这个领域也没有什么重大成果。

优秀的姚桐斌对国外大学的高薪聘请不为所动,1956年,他在瑞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只等祖国一声召唤,为祖国奉献自己毕生所学。

1957年底,在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

任职的姚桐斌,毅然决然踏上了归国的飞机。

与条件优厚的国外相比,彼时的新中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两者对比十分鲜明,可总有些人能够抛弃一切为国家建设费心出力。姚桐斌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回国后,姚桐斌被

聂荣臻

亲自点了将。

聂荣臻元帅通过国务院专家局,点名要姚桐斌到刚刚成立的第五(导弹)研究院任职。

作为中国的第一个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当时国家分配给姚桐斌的,

只有12名大学生和1台显微镜,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很多人都问姚桐斌为什么要回来,姚桐斌说:“我回国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地位,

我是要把毕生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建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将我国的火箭送上天。”

听到姚桐斌这样说,同事们心想:

就凭1台显微镜?简直做梦!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连一些低合金钢材料都生产不出来,要想生产航天材料,确实有些异想天开。

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姚桐斌在一切都是零的情况下,开始研制火箭材料。

新的研究所建成以后,改名为第七机械工业部703所,姚桐斌任所长。

火箭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非常强的技术工程,不仅需要相关专业的顶尖人才,而且制造火箭的材料和工艺也要十分成熟。

苏联方面曾说过,可以将

制造火箭的关键材料——钎焊合金

卖给中国,但在1960年,苏联却单方面撕毁合约,一夜之间将专家全部从中国撤走。

“那我们就靠自己造”,紧接着,国家给姚桐斌下达任务:在1960年年底,一定要研制出这种钎焊合金。

要知道,一枚完整的火箭,需要很多分系统的共同协作。每个分系统又有千百万个不同的零件和器件。所以,用在制造火箭上的材料就有成百上千种,其中就含有金属、非金属、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

一般情况下,航天器出事故都是因为零部件的问题,究其根本,

材料是火箭的一大问题。

姚桐斌确定了火箭的设计后,就开始研制火箭材料,研制出来以后还不算完,大家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试验,比如在接近火箭时的最高温、超低温、腐蚀、老化、振动性、密封性等问题。

并没有火箭研制经验的姚桐斌,和同事们经过一次次试验,终于确定了钎焊合金的成分。就在他们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他们将研制出来的材料装在火箭上进行试验,结果发现火箭燃料被点燃后,燃烧的温度太高了,导致很多零部件都被烧坏。

要想让火箭正常运行,就得进行精确计算,火箭燃烧的温度既能带动火箭本身,又不会烧坏零部件。

这种新型材料本身要能吸收热能,达到让火箭“发汗降温”的目的,所以被大家称为

“发汗材料”。

对于姚桐斌的这种构想,很多人表示不屑。

他们嘲笑姚桐斌,称他的这个课题为“胡子课题”,

意思是直到姚桐斌变成胡子白花花的老头子了,也研究不出来。

不过,姚桐斌很快就用事实打了这些人的脸。他研制出的新材料将火箭发动机的温度,从几千摄氏度高温降到几百摄氏度,不仅降温成功,而且还提高了比推力,增加了火箭射程。

最重要的是,花费的成本并没有超过预算,当时工程师的每月工资只有60多块钱,新材料的花费只有几位工程师的工资那么多。

钛合金气瓶成功替代了火箭上原来使用的钢气瓶。

钢气瓶重14公斤,而钛合金气瓶只有7公斤。重量足足减轻了一半不说,容积却没有改变。

要知道,火箭每减轻1千克,卫星的有效载荷量就能增加1千克。比如,以电池来说,电池容量就可以增加,因此就可以延长卫星的寿命。

钛合金瓶在多种型号火箭上的运用,为钛带来了巨大的使用价值。今天的自行车,使用的也是钛合金的材料。

1978年,姚桐斌的这项研究荣获

国家发明二等奖

及多项科技奖项。

后来,姚桐斌又带领这703所,开展了许多项科研课题。除研制出高温钎焊合金和钛合金外,姚桐斌团队还研制出了难熔金属、高强铝合金、金属软管、新型不锈钢、蜂窝结构等各种材料和工艺技术。

一项项发明和研究成果,使我国的航天事业迅速登上世界前沿水平,

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时,所用的材料全部都是国产的。

虽然不断遭受质疑,但姚桐斌孜孜不倦地研究,分秒必争地查阅文献资料,在他的带领下,703所攻克了一个个难题,那些质疑的声音也逐渐消失了。

他提出的

“材料先行”

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帮助后来的科研人员少走了很多弯路。除此之外,他还强调,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树立自身严谨的程序和态度。他撰写的《研究工作方法》,全文有两万五千字,被

钱学森

大加赞赏,并评价此文对整个火箭和导弹和研究工作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姚桐斌也丝毫不马虎。他以身作则,奖罚分明,为了将工作效率最大化,他在办公室的展板上写明“科学研究工作程序”,一步步引导同事,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有句话说,一个人对了,一群人就对了。

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顺利和迅速,就是站在了姚桐斌这个老航天人的肩膀上。有了他奠定的夯实基础,才有了后来

“神州飞天”“嫦娥探月”

的辉煌成就。

如果不是被不法分子杀害,姚桐斌在中国航天上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姚桐斌对研究一丝不苟、鞠躬尽瘁。他常年待在实验室,

连妻子彭洁清临盆的时候都不在家。

由于涉及国家机密,姚桐斌从不告诉妻子关于工作的任何事情,甚至连办公室的电话都没告诉她。眼见就要生了,彭洁清只好请求邻居帮忙。

邻居将彭洁清送去了协和医院,直到女儿出生,姚桐斌才得知了消息。他迈着匆忙的脚步,买了一束鲜花去了医院。

看到丈夫,彭洁清满含泪水,她心里不是没有怨言。但她知道,丈夫是在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她不仅要理解,还要支持。

1968年6月8日,

姚桐斌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彭洁清欢喜地在家门口迎接丈夫,然而,她却看到了这一生中最恐怖的一幕。

在火箭和导弹面前势如破竹的姚桐斌,倒在了不法分子的棍棒之下。

当彭洁清看到丈夫的时候,姚桐斌满身是血,白色的衬衫被染成了鲜红色。

下午3点,姚桐斌被残暴的不法分子活活打死,享年46岁。

彭洁清痛哭不已,三个女儿也跟着妈妈一起大声哭泣,一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一个英雄就这样被残害至死。

姚桐斌被杀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中央。听到消息的时候,

周恩来总理

正在开会,他刚拿起的茶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神情严肃的周总理,沉默了一下说,

“告诉粟裕,立即查明真相”。

随后,周恩来总理又拟定一份我国当时的科学家名单,派人对他们专门保护。

1976年10月,中央针对彭洁清反映的姚桐斌蒙冤被害的情况,做出回应,不仅还了姚桐斌清白,不法分子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案件结束后,姚桐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大会。会上共有23位科学家荣获奖章,姚桐斌也在其列。

此时,

距离姚桐斌去世已经整整31年了。

彭洁清代表丈夫出席了此次颁奖仪式,她满含热泪地向国家和政府表示感谢,感谢国家没有忘记姚桐斌。

领完奖章后,

彭洁清

做了一件令人大吃一惊却无人异议的事:

她把获得的奖章,捐给了国家博物馆。

她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记住丈夫姚桐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像姚桐斌一样,舍身为国家做出贡献。

彭洁清表示,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丈夫姚桐斌生前总告诉自己,不要埋怨,要多想想自己为祖国做了些什么。

姚桐斌去世后,彭洁清每年都会带45朵花,去姚桐斌的家乡——江苏省无锡县黄土塘镇的“姚桐斌纪念馆”缅怀丈夫。

“虽然他已经离开31年了,但这句话却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他在我心里,永远46岁。”

相关内容

“青岛行人相撞案”现场视频...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两行人相撞案”普法案例引发...
2025-05-10 22:11:35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印巴...
中新网5月10日电 据巴基斯坦SAMAA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0日...
2025-05-10 22:11:10
赴一场茶香里的Citywa...
5月10日,第五届红场镇茶叶文化周暨2025年国际茶日红场分会场在...
2025-05-10 19:14:06
时政画说丨莫斯科·庆典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
2025-05-10 16:11:36
工行疑似“掺假”金条检测结...
近期,有网友反映,自己在工行嘉定支行下属的一个网点购买足金金条,分...
2025-05-10 16:10:32
特朗普:对华145%关税势...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8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美国与中国将在本周...
2025-05-10 16:09:50
“贵到肉痛”!杭州老板:目...
把“浙江之声”,更容易找到我们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天天看余杭...
2025-05-10 15:16:28
工行回应“金条掺假”
5月9日,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针对网传金条“掺假”传闻发布公告称...
2025-05-10 15:15:17
跨越5000公里,东莞实施...
相隔5000多公里,东莞医生为新疆患者进行手术——这看似“科幻”的...
2025-05-10 15:14:29

热门资讯

“青岛行人相撞案”现场视频公布...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两行人相撞案”普法案例引发争议,央视《法治在线》联系到青岛市...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印巴已同... 中新网5月10日电 据巴基斯坦SAMAA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0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表示,巴...
赴一场茶香里的Citywalk... 5月10日,第五届红场镇茶叶文化周暨2025年国际茶日红场分会场在汕头中山公园举行,来自各地的茶叶经...
时政画说丨莫斯科·庆典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
工行疑似“掺假”金条检测结果出... 近期,有网友反映,自己在工行嘉定支行下属的一个网点购买足金金条,分别为50克和20克规格,随后发现内...
特朗普:对华145%关税势必要...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8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美国与中国将在本周末就贸易问题展开实质性谈判。并称,...
“贵到肉痛”!杭州老板:目前不... 把“浙江之声”,更容易找到我们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天天看余杭、央视网、广州日报、中国新闻网等 ...
工行回应“金条掺假” 5月9日,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针对网传金条“掺假”传闻发布公告称,一位客户在该支行辖属南翔支行购买...
跨越5000公里,东莞实施首例... 相隔5000多公里,东莞医生为新疆患者进行手术——这看似“科幻”的一幕,在东莞实现了。 5月7日,广...
朱自清《荷塘月色》被检出高AI...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关于论文AI率“亮红灯”的帖子引发热议。 有网友反映,毕业论文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