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经常收到国家的一些单位或个人,以及某些外国领导人、友人
赠送
的
礼物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
出于对毛主席的无比崇敬、爱戴!
今天,在
湖南韶山的毛主席纪念馆参里
,我们可以看到玻璃橱柜中的一份“
清单”
。上面清楚明确地记录着
1958年至1959年期间,毛主席收到的或国内、或国外的一些礼品。
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图像)
其中,有枕席、地毯等生活用品,有收音机等音响设备,还有鹿茸、人参等高级营养品,种类多达
四十余种。
当然,当时赠送给毛主席的礼品远不止这些。不过,其中的绝大多数,
工作人员都按照毛主席的要求,作为国家物资封存了起来,但也有个别情况出现。
一、退回原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民主人士
黄炎培
先生,来到浙江杭州的
梅家坞茶厂参观。
看着那些散发清香的茶叶,
黄先生陡然想起毛主席喜欢喝杭州的龙井茶。
于是,他就让茶厂的同志为他
精选好茶,满满地装一大罐。
黄炎培先生(图像)
出于对黄先生的尊敬,茶厂的同志坚决不收他的钱。当听说要送给毛主席时,他们更是说什么也
不要钱。
回到北京后,黄炎培先生立即把从梅家坞带来的龙井茶,派工作人员
送给了毛主席
。同时附信说明,茶叶是免费得来的,
茶厂没留钱。
收到黄炎培先生“心意”的毛主席知道,
好的龙井茶很贵重,精选的那就更别说了!
同时,他认为,这
“免费”的茶喝不得
。但是,
不能退给黄先生
,那样会让老先生难堪的;如果
付钱给茶厂
,这种市面上少有的龙井茶的价格不明,
难以准确估算其价值……
思之再三后,毛主席让人把那罐龙井茶
送回了梅家坞茶厂
,并向茶厂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留用付钱。
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毛主席曾在延安工作、生活十余年,与那里的广大民众结下了
深厚的感情
。进了北京城,领导新中国后,仍
时常念叨他们
。
毛主席与延安民众在一起(图像)
开始了新生活的延安民众,也没有忘记为他们谋幸福的伟大领袖,都
迫切希望到北京看望毛主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
愿望难以实现。
无奈之下,他们就
把一些农产品寄送给毛主席
,一则表达他们对毛主席的
敬仰之情
;二则向毛主席汇报他们的
劳动生产成果
。
每当见到来自延安的南瓜、小米等农产品,毛主席都会高兴地俯下身子,翕动着鼻子,边闻着它们散发出的气味,边对工作人员说:“嗯,
太香了!我真想立即就吃上小米南瓜饭!”
之后,毛主席爽快地留下乡亲们的“情谊”,同时要求工作人员,
按照市场价格算好账,把钱寄给乡亲们。
三、暂时借用。
根据毛主席当年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同志回忆,
毛主席曾经动用外宾赠送的手表。
原因是,毛主席的手表
走得不准了
,一天要慢十几分钟。为此,毛主席就让吴连登去找钟表师傅
修一修。
毛主席生前使用的欧米茄牌手表(图像)
维修铺的师傅见了毛主席的手表,边摇头,边说道:“
太老旧了,有些零件磨损严重,怕是不好修了。
”
毛主席的这块手表,是别人赠送的。1945年,他到重庆谈判时,前来探望他的
郭沫若
发现他用着一块老怀表,就
把自己的欧米茄牌手表送给了他
。几十年后,毛主席还在使用这块“欧米茄”。
经过维修之后的“欧米茄”还是不准,因为有
一个关键齿轮磨损太厉害,难以修复
。于是,吴连登就又托北京工交办的一位同志帮忙,继续修理。
维修过程中,吴连登把“欧米茄”的情况如实报告给了毛主席,并
建议他更换一块手表,但毛主席坚决不同意。
为了不耽误毛主席使用,
吴连登
又
建议
说:“主席,您既然不愿意换,那就
暂时从礼品库中取用一块。
等’欧米茄’修好了,再还回去,怎么样?”
吴连登同志(图像)
毛主席听了,思考片刻后,认真地说道:“
可以,不过要写一个借条。写明借用的原因,并保证届时还回去。”
不久,郭沫若赠送的“欧米茄”又回到了毛主席手上,那块被借用的手表自然也就又回到了礼品库。
四、转送他处。
1964年,
印度尼西亚的一位华侨送给毛主席六十余斤燕窝
,让他滋补身体。另外,还有近五十斤
咖啡豆。
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毛主席只得收下。随之,他
让生活秘书把这些礼物转送到人民大会堂餐厅科。
生活秘书不解地对毛主席说:“主席,
既然是送给您的,您留用就是了
,不必再送到别处去。”
毛主席见生活秘书如此理解礼品一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随之严肃地说道:“同志,你可以不明白,但我不能不清楚,
礼品并不是送给我毛泽东的。如果有一天你当了主席,他们也会给你送的。
”
毛主席与工作人员在一起(图像)
接着,他又强调道:“不是送给我的,我就不能享用。
抓紧去办,手续要完备。”
当生活秘书把人民大会堂餐厅科的负责同志李发昌开具的、
加盖了公章的收据
,拿给毛主席看时,他满意地连声说道:“
这就好,这就好!”
共和国的开创者、人民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自觉自律地对待赠送给他的礼品的。
主要参考文献:《缅怀毛泽东》、《世纪伟人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