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景谷镇,作为普洱茶核心原产地与主产区之一,在沪滇协作项目的持续助力下,实现了从“以路为市”到规范发展的美丽蜕变。标准化交易市场拔地而起,光伏板在大棚顶熠熠生辉,“万担茶叶之乡”正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景谷镇茶文化底蕴深厚,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全镇现有茶园5.9万亩,其中有机认证茶园达3.18万亩,涉茶市场主体1032家,茶叶年产量超3000吨,综合年产值突破3.6亿元。然而在2020年前,当地长期面临“有产业无市场”的困境,占道经营现象普遍,既影响交通,也存在安全隐患。
转机出现在2020年。沪滇协作投入1200万元建设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其中上海援滇资金600万元。项目占地15亩,建成商铺84间、室内摊位630个,配套停车场等设施,彻底改变了当地“以路为市”的粗放交易模式。
“以前赶集全靠路边摆摊,遇上下雨就得收摊。现在市场里有固定摊位,再也不怕风吹雨淋!”搬迁户李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市场建成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在市场运营中,景谷镇创新形成“1个企业+10个村社+N个市场主体”的产业联盟,通过某劳务有限公司整合资源,将分散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拧成“一股绳”,确保资金使用和收益分配公开透明。
更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景谷镇利用沪滇协作资金实施光伏发电二期项目,在市场大棚顶部安装425块光伏板,建成总功率280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该项目年发电量达50万千瓦时,年收益超25万元,实现了“棚下交易、棚上发电”的立体发展模式。
通过“租金收益+光伏发电收益”双轮驱动,市场年收益达80余万元,带动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还开发公益性岗位17个,吸纳困难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800元。2024年,景谷镇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7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突破38万元。
下一步,景谷镇将持续深化沪滇协作,聚焦产业升级、品牌打造和人才培育,让“协作之花”在茶马古道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王宗晨)
来源:景谷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