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德仁义茶馆之怪象
整理徐厚冰
民国年间,广德诸多地方以免费品茶为幌子,开设了众多所谓的仁义茶馆。然而,这些茶馆实则是诱客赌博之所,靠抽取“头钱”来牟取暴利。这一恶行致使众多人陷入倾家荡产的绝境。
今笔者特摘录广德记者吴斌所撰的一篇文章。该文反映了彼时广德仁义茶馆的一些状况,深刻揭露了“仁义茶馆不仁义”这一残酷真相——
)
广德的仁义茶馆
吴斌
看了颜波光先生的四安打纲茶馆,使我联想到敝乡的仁义茶馆。
仁义茶馆是不要茶钱者,也没有招牌,每一个村庄上总有一两家。开茶馆的人大都是沾义味的,即沪上所谓白相人。大约每年在插秧以后,这种仁义茶馆,就诞生了。几间草屋,三五张桌凳子外,别无他物。不过最少每天也有一二桌赌,如麻将、靠和、之类,他这种赌不要现钱。输赢均由茶馆老板算账,到秋收以后归偿还。大半这些赌客,都是输的,因为每日赢的输的,盘来盘去都盘到头钱上去。
到了九月初边,茶馆老板,发出一种红柬请客,再来一次大赌,场面大的,可以抽到几千元的头钱。有些初出茅庐的小开,能由四五月赌到八九月,再加请酒的一天大赌,往往倾家破产。
地方当局,因为这样下去,贻害无穷,才严禁起来,剩下这种茶馆,较以前要少的多了
(文献来源: 《新闻报》,1932 年12月3日,第16版)

【结语】
广德往昔的仁义茶馆,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彼时广德社会底层的黑暗与丑恶。
如今,广德已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文明和谐的光芒。然而,我们绝不能因眼前的成就而放松警惕。在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我们需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警惕新的“仁义茶馆”现象悄然滋生,坚决维护社会的公序良德,让文明的光辉永远照耀广德这片土地。
)
讲好广德故事,传播广德文化——
人文广德
欢迎您
搜集整理徐厚冰,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宣城市文史研究会会员。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转发此文时,请标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