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院子里的拒霜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终于等来了霜降。
人们爱它不惧严寒,临霜而放,苏轼也曾写诗赞道: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千林万木中,唯有它于寒风中盛放。
娇嫩的外表下,有个倔强的性子,越是霜寒露重,开的越是精神。
今天霜降,浅粉色的花朵似乎比以往都要明媚。
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之后,虽然南方朋友还在开玩笑说,短袖别急着收,气温肯定要回升。
但整体气候显然已经告别夏季,愈发干燥起来。
最近两天,明显感觉皮肤发紧,手脚、嘴唇都粗糙起来。
向来不大讲究的村姑陈,也不得不用上保湿产品。
除此之外,茶也喝得多了,以便由内而外地滋润去燥。
但换季之时,人体抵抗力偏弱,喝茶不能随便。
健康喝茶,讲究“3喝3不喝”,还请茶友们牢记。
《2》
一喝:性质平和的茶。
霜降之后,气温起伏明显,秋燥更盛。
此时,人体的脾胃功能偏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喝茶,更推荐喝一些茶性温和的品类,比如岩茶、红茶和老白茶。
经过发酵、焙火后的岩茶,茶性温润,茶韵悠扬。
霸气劲道的滋味,也有助于促进食欲。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高,茶性温和。
而经过多年陈化的老白茶,刺激性物质被转化,更是平和温润,老少皆宜。
秋冬多喝这三类茶,身体负担不大,对肠胃也友好。
如今正是大批优质岩茶上市的时候,例如2025正岩老丛铁罗汉。
来自马头岩的铁罗汉,当归药香、焦糖香圆融沉郁,汤色如琥珀般透亮。
入口质地绵淳、细腻柔和,断是不懂岩茶的人,也能喝出几分韵味。
爱喝岩茶的茶友,可别错过眼下的好时机。
《3》
二喝:温热的茶。
天气转凉,喝热茶的好处显而易见。
寒气入体时,一杯温热的茶汤,能快速驱散身上的寒意,让身体从内到外暖和起来。
温热的茶汤对肠胃也更友好,不会刺激肠胃。
而且,用沸水泡茶,便于促进茶内质释放。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与各种养分,有了高温的激发才能充分析出。
用沸水泡茶,香气更足,滋味更饱满。
天冷的时候,捧一杯热茶在手心,身心都暖融融的。
另外,要喝热茶,煮茶也是个好选择。
闲暇时,坐在煮茶炉前,看茶汤沸腾,满室生香,正是属于秋冬的惬意时刻。
《4》
三喝:滋润去燥的茶。
入秋之后,除了降温之外,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燥”。
四肢发紧、嘴唇起了死皮、鼻腔也干燥起来。
这个时候,多喝些滋润去燥的茶,能有效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感。
回甘生津感明显的高山茶,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
生长在优越环境中的高山茶,由于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水汽云雾充足,积累了丰富的内含物质。
茶汤入口,这些内质停留在口腔、舌面、喉咙,便会带来持久的回甘生津之感,清润滋养。
秋天多喝茶,还能给身体补水,一举两得。
《5》
一不喝:浓茶。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无论何时,都建议茶友们远离浓茶。
那些闷泡后滋味浓烈、苦涩感重的茶汤,往往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刺激性物质。
过量摄入这些物质,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尤其是肠胃脆弱、或者容易失眠的茶友,更要避开浓茶。
只要茶叶品质不出错,用沸水冲泡、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汤,茶味浓淡都正好,没必要刻意闷泡茶叶。
喝惯了浓茶,味蕾麻木了,也不容易品出好茶风味。
《6》
二不喝:冷茶。
气温下降后,茶汤凉得快,茶友们更要注意,不喝冷茶。
天冷的时候,人体的抵抗力也会相对变弱,尤其是肠胃。
这个时候喝过冷的茶汤,很容易引发肠胃不适,甚至腹泻。
不仅如此,喝下冷茶后,寒气也会随着冰冷的茶汤进入体内。
对免疫力较低的人来说,体内积攒太多寒气并不是好事。
更何况,热腾腾的茶汤下肚,从头暖到脚,肯定比冷茶带来的“透心凉”要舒服得多。
想在天冷时保持茶汤温度,除了用热水泡茶,即冲即饮之外,茶友们还可以善用保温杯垫和保温杯,会方便不少。
《7》
三不喝:变质茶。
秋冬季节,很多茶友都喜欢煮茶喝。
煮得最多的,自然是可以久存、性质稳定的老白茶了。
但在取出存放多年的老白茶,准备煮茶前,茶友们一定要仔细检查茶叶品质。
茶叶久存于箱内,难保万无一失。
水汽、异味、光线等干扰,都有可能影响茶叶品质。
如果茶叶发酸、发闷、异味明显,说明它已经变质,不能再喝。
此外,喝绿茶、茉莉花茶这类保质期较短的茶之前,也要检查茶叶有没有变质变味。
变质的茶叶往往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喝下去很可能损害身体。
《8》
木芙蓉不畏严寒,在寒风中越开越盛。
但对于我们来说,换季之际,人体免疫力下降,更要注意生活方式。
平时图方便闷泡茶叶、或是贪凉爱喝冷茶的茶友,霜降之后都该调整喝茶习惯了。
气温波动时,人体本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若再胡乱喝茶、不合时宜地喝茶,身体怕是更不好受。
身体舒服了,生活才顺心。
冬季来临前,不妨捧一杯热茶,怀着闲适的心情,好好欣赏枝头的最后一抹秋色。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