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位茶友来聊天,说最近发现自己有个习惯。
说不上好坏,就是喝水总不喝最后一口,喝茶也是,像自己家的猫主子,吃粮总爱剩一口。
我问,是不是茶水变凉的缘故?
茶友恍然:“好像还真是,冷冰冰的真不好喝。”
就像有人不爱喝冷汤吃凉菜一样,水或茶变凉,总给人一种不新鲜的感觉。
尤其是茶,热茶汤一旦凉透,香气也散了,村姑陈也不爱喝。
眼下霜降近在眼前,天气转凉,茶汤温度更是下降得快。
刚分出来的热茶,说几句话的功夫,可能就凉了半截。
端起茶杯放到嘴边,感受不到茶汤的热气,就不想喝了。
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快速降温的茶汤,自然也有应对之策。
做好下面四点细节,秋冬时节要喝一杯温热适口的茶,可谓易如反掌。
《2》
细节一:泡茶前先温杯。
降温之后,寒气袭人,茶具也变得冰冰凉。
白瓷盖碗、玻璃公道杯、品茗杯,握起来都冻手。
如果直接用来泡茶,滚烫的茶汤一接触到冰冷的杯壁,温度就会下降不少。
因此,茶友们泡茶前,记得先温杯烫盏。
平时没有这个习惯的茶友,秋冬季节要注意起来。
泡茶前,用沸水将一会要用的茶具,依次烫洗一遍。
先烫盖碗,然后将盖碗中的热水倒入公道杯烫一遍,最后再烫品茗杯,并不难办。
热量传递,烫洗过的茶具留有余温,便不再冰凉。
盖碗内的余温,不仅有利于激发干茶香气、方便闻香,也能在接住热茶时,延缓茶汤变凉的速度。
小小的一个温杯动作,一举多得。
《3》
细节二:现喝现泡,水要滚烫。
气温偏低的秋冬季节,想喝热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现喝现泡。
有的茶友为了省事,习惯一次性泡出好几冲茶汤,存在公道杯里慢慢喝。
或者干脆用一只玻璃大壶泡茶,一泡就是小半天。
夏天这么喝无伤大雅,但气温低的时候,泡出来的茶汤没放多久就会变凉。
秋冬时节喝茶,建议即冲即饮。
一冲茶汤出汤后,分到品茗杯里,稍待片刻,便可趁热喝。
喝完一冲再泡下一冲,并且确保每一次泡茶的水都是滚烫的,就能舒舒服服地喝上热茶。
烧水壶里的水温也会下降,若用温水来泡茶,很难泡出饱满的茶味。
因此,水不够烫时,要及时加热。
《4》
细节三:巧用保温杯垫。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茶桌添置一个保温杯垫,最省心省事。
它就像一个小型的保温炉,功率不大,但用来保持茶汤温度绰绰有余。
将盛有茶汤的公道杯,或是泡了热茶的玻璃杯、马克杯,直接放在保温杯垫上。
通上电,选择一个合适的保温温度,只要电源不断,茶汤就不会变凉。
有了保温杯垫,随时端起杯子,茶汤都是刚好入口的温热状态。
市面上的保温杯垫,款式新颖,价格不贵,茶友们可以按需选择。
若对安全性有顾虑,可以尽量选择大品牌,不少保温杯垫也都有自动断电的功能。
《5》
细节四:泡茶喝茶,远离风口。
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冷风一吹,空气流通也快。
此时,若在窗台、阳台这类通风处泡茶、喝茶,再热的茶汤也架不住冷风吹。
因此,居家喝茶,请茶友们尽量在远离风口的地方布置茶席。
这样一来,茶汤凉得慢一些,茶香也散得少一些。
如果偶然来了兴致,想在户外喝茶,那就围炉煮茶吧。
约上三五好友,带上便携茶具,于冬日暖阳下共赏茶香。
有了煮茶炉的持续加热,不用担心茶汤变凉。
不想太麻烦,就先在家里泡好热茶,再灌进保温杯中随身带着,走到哪里都有热茶喝。
《6》
近来福建的气温,已经隐隐有了下降的趋势。
最高气温,已经从以往的35度以上,降到了30度左右。
清晨起床推开窗户,冷风吹得人一激灵,还以为是夜里下了雨。
写完这篇文章,也该把保温杯垫从茶柜里找出来了。
热气蒸腾的茶,喝着才有味。
正如陆游诗中所写,大雪过后,烹茶、品茶,不枉人间住百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