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桌上是有许多茶具的。
无论谁的茶桌,一定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满满当当。
原因无它,茶桌就是成年人的玩具台。
一应好玩的物件,泡茶喝茶必备的物件,那都是齐全的。
并且,只要看到有趣的,还会继续添置。
多年下来,不就是一大桌子了么。
列队站着,好似一个小军团。
但有一些茶具,因为成为了时代的眼泪,从而渐渐淡出了茶桌的舞台。不再被使用了。
这些茶具,如果你在朋友家的桌面上见到了,一定要认得出才行。
第一、茶滤
其实,2020年后的茶桌上,已经很少见到茶滤的身影了。
好像大江南北,从东到西,大家都不爱用茶滤了。
闲时如果去逛茶具店,也会发现,茶滤的摆位已经被挪到了角落里,并且,数量和品类少了非常之多。
为什么?
因为很鸡肋。
当年在铁观音流行的时候,茶滤是极有用处的。
铁观音那圆乎乎胖乎乎的蜻蜓头,那略厚实的叶片,在揉捻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把叶子揉碎掉一些。
到了冲泡的时候,便容易有碎叶子与茶汤一同冲淋下来,冲到公道杯里。
如果是玻璃的公道杯,便十分地不美,不便于观赏。
如果是白瓷的公道杯,或者紫砂的公道杯,虽然不影响视觉效果,但碎叶子长时间泡在茶汤中,亦会影响到茶汤的口感,给茶汤增加苦涩味,慰为不美。
是故,在铁观音的年代,茶滤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泡茶工具。
人人都依赖它,离不开它。
到了后来,金骏眉兴起,武夷岩茶兴起,福鼎白茶兴起。
金骏眉是芽茶,加工的时候不容易碎,不太容易使用到茶滤,尤其金骏眉的芽头上还有许多的白毫,这些白毫若被茶滤过滤掉了,是非常可惜的,亦是会影响到茶汤的风味的。
武夷岩茶制作的时候虽然也跟铁观音一样需要揉捻,但它不是往圆形揉,是往条形揉,比较符合茶叶的生长方向,是以,成品茶也不会碎成片状,只会断裂成段状,哪怕冲泡时随汤掉落,亦容易用茶夹夹起,不致影响茶汤口感和视觉效果。
及至福鼎白茶兴起,白茶以白毫为特色,就更加不敢使用茶滤了——把富含珍贵茶氨酸的白毫过滤掉了,我们还喝什么呢?
于是茶滤成为了时代的眼泪,在早些年就开始喝茶的茶友的桌上,成为边缘化的一个道具。
悄悄地积了灰,满了尘。
不再受到关注。
第二、飘逸杯
很多人从前是很喜欢用飘逸杯的。
但现在,大家都放弃了它。
原因在于,从前大家喝茶,不,从从从从前大家看父辈喝茶,用的是大茶缸子,搪瓷的,也不称重,随手抓一把茶叶扔进去,开水瓶里倒出来开水冲进去,拿个盖子盖一下或者直接不盖,放凉就可以喝了。
小时候看熟悉的东西,印入脑海的速度是很快的。
到了我们长大,开始喝茶的时候,便不自觉地,部分沿袭父辈们的喝茶思路,拿个杯子来泡茶。
几乎没有想过用其它的茶具。
这时候飘逸杯应运而生了。
飘逸杯也是杯子,跟父辈拿杯子泡茶的大体思路是一致的。
只是,它多了一个茶斗,用来装茶叶,用来把茶叶与茶水隔离开,不致于让我们喝到长时间闷泡的过浓过苦的茶汤,影响胃的健康。
这种本着健康为前提的发明,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亮点。
遂,飘逸杯一出道,就红透半个茶圈,那阶段,五湖四海的茶友,几乎人手一只飘逸杯,区别只在于每个人的飘逸杯的材质不同,器形不同,容量不同罢了。
在那个阶段,大家都时髦地抛弃了大茶杯,投入了飘逸杯的喝茶新时代。
以我实习时遇到的师傅为例,每天早晨到报社的时候,就会从一只茶叶罐子里,取出一撮武夷岩茶,他喜欢铁罗汉,足火的,投入飘逸杯的茶斗里,再烧开一壶水,注入飘逸杯,等水注满茶斗之后,摁下飘逸杯的按钮,茶汤就悉数漏入了底下的杯子中。
连冲两次之后,底下的杯子里几乎便装满了茶汤,够喝一会儿的了。
于是提起飘逸杯的茶斗,置于飘逸杯的盖子上,放在桌上的另一侧。单端起飘逸杯的标身,开始品尝早晨的第一杯茶。
在那个时代,其实是蛮惬意的。
毕竟,办公室不同于家里和茶馆,摆上整套工夫茶具还是挺扎眼的,容易被领导误会工作态度不端正。
拿只飘逸杯就正常多了,不占地方,不显山露水,十分方便快捷。
只是,后来的后来,飘逸杯,也淘汰了。
因为有了新的茶具的出现,也因为,飘逸杯品质良莠不齐,大多数飘逸杯的茶斗,是用塑料制作的,并且还不是优质的塑料,于健康方面没有益处。
这个新出现的茶具是保温杯。
它的茶斗,是不锈钢的,比之飘逸杯的塑料茶斗,更安全,更令人放心。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以健康计,飘逸杯,惨遭淘汰。
第三、大茶盘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流行大茶盘。
大约有80*100那么大,或者60*80那么大,横贯整张桌子,甚至,覆盖了整张桌子。
一张桌上只摆得下一只大茶盘,余下就没有位置了。
这种大茶盘,容量极大,放十来个茶宠,放盖碗公道杯主人杯客人品茗杯烧水壶煮茶壶甚至再摆上两盒小苔藓,仍旧绰绰有余。
这种大茶盘流行的时候,茶宠也是极为流行的时期。
有一种小金蟾,用来测水温的,非常有意思,也因为寓意好,好像家家的桌上都有一只。
早晨的时候,金蟾面向大门,吸财,晚上,一定记得金蟾要转过头来,面向墙壁,吐财。
仿佛福建人的人生期望,都在这只金蟾里得到了体现与慰藉。
大茶盘流行了挺长时间的,后来,倒底还是被迭代了。
被茶席,被干泡,被枯山水式茶桌摆设,给取代了。
就像恐龙终究会灭绝,流行的东西,总有不流行的时候。
人们用腻了巨大的宽大的茶盘,改而喜欢起小巧精致的茶盘。
壶承,就取代了大茶盘,成为了茶桌新宠。
另外,还有精致的小茶盘,小到只能放得下一只盖碗一只公道杯的那一种。
这种从大到小,从粗旷到精致的审美转变,其实也是一种进化。
喝茶初期到喝茶中期的进化。
爆发户到精英阶层的进化。
【后记】
时代要抛弃我们,是不会说再见的。
人类文明总归是要进化的。
任何事物的流行,都不会是天长日久。
长江后浪,总会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不会有人永立潮头,当那个不知疲倦的弄潮儿。
但值得庆幸的是,当旧的流行退去,总会有新的流行诞生,我们的茶桌,永远不缺新茶具,新审美,新思路,新风向。
总会有人,不知倦怠地创造,发明,更新,给我们更好的喝茶体验。
感谢这些孜孜不倦的发明者们。
有了你们,我们的茶桌,永远丰富多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
下一篇:海堤白牡丹茶叶3年陈1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