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戏韵
小茶馆,大作为!
人民网、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推介泗县经验,
看百姓茶馆如何成为滋润人心的文化客厅。
周边居民在百姓茶馆休闲。吴天元摄
2025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立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运河风情街“百姓茶馆”作为传承历史文脉、服务基层群众、激发街区活力的创新载体,通过“空间重塑、文化浸润、服务赋能”,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的惠民新路。
百姓茶馆内的文艺演出活动。尤伟 摄
打造融汇地方特色的文化会客厅
该项目坚持将茶馆本身作为一件展品来打造,使其成为集中展示泗县地方文化与运河风情的城市记忆博物馆。遵循隋风唐韵,青石基座、褐色立柱、飞檐翘角与古运河景致浑然一体。步入室内,精心营造的质朴氛围扑面而来:本土书画作品悬于土色墙壁,老式八仙桌、雕花门窗与陶瓷茶具承载着岁月的温度,处处流露着泗县独特的市井生活气息。特别设置的“运河记忆墙”,陈列着从百姓家中征集的老照片,定格了县城变迁与百姓生活的烟火记忆,通过老茶具、旧船模等实物展陈,生动串联起运河的流淌故事,让居民和游客在品茗之余,能直观地“阅读”历史,找到情感归属,使茶馆成为凝聚乡愁、展现地方魅力的文化会客厅。
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活力场
茶馆的成功运营,有效激活了漕运风情街的整体活力。其文化磁极效应得到充分发挥,门前广场被打造为“运河文化百姓大舞台”,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民俗市集、节庆文化体验等“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精彩活动。同时,茶馆积极拓展街区公共服务功能,引入公益阅读角、便民信息站,并紧密联动周边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区,集中展示销售本地物产,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产兴街”。这种“茶馆+广场+市集”的联动模式,成功将文化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和人流量黏性,使街区从单一通行空间转变为集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社交互动于一体的主客共享活力地带。
泗县中医院组织专家在百姓茶馆开展义诊活动。尤伟 摄
营造永不落幕的百姓戏苑
文化生命力在于日常浸润。茶馆坚守“平价惠民”初心,推出“一天一块钱”的百姓茶,确保文化消费“零门槛”。在此基础上,其文化供给丰富而有序,“上午曲艺、下午戏曲”的常态化演出菜单深受欢迎。每日上午,评书、大鼓、扬琴等曲艺节目轮番登场,为晨练归来的居民提供惬意的歇脚点;每日下午则固定为“泗州戏”专场,经典剧目余音绕梁,不仅为老戏迷守护了精神家园,也为年轻一代打开了认知传统、爱上乡音的艺术窗口。通过这种高频率、高品质、低成本的文化浸润,确保茶馆从早到晚都洋溢着艺术的活力,成功营造了一个演员有舞台、戏迷有归属、文化有传承的“百姓戏苑”,让非遗艺术在烟火气中生生不息。
集成多元融合的文明实践站
在提供丰富文化演艺的同时,茶馆的功能进一步延伸,被赋予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新使命。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项目被引入其中,使其从传统的品茶听戏场所,升级为功能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文化志愿者定期在此开展公益讲座、艺术辅导和阅读分享;同时提供健康义诊、法律咨询、应急科普等便民服务。此外,茶馆内设置的自助饮水、无线网络、充电插座等便民设施,以及计划开发的文创茶具,进一步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现代需求。这种“文化+志愿+便民”的融合发展模式,显著拓展了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外延,使其成为一个集文化传播、便民服务、社区凝聚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滋养民心。(单珊)
来源:人民网 学习强国
本期编辑:曹淑芳
一审:袁浩
二审:单珊
终审:张军
投稿邮箱:sxrmtzx123@163.com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