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倘佯、睡起、宿酲、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茶忌不如法、恶具、主客不韵、冠裳苛礼、荤肴杂陈、忙冗、壁间案头多恶趣。
——明·冯可宾《岕茶笺》
古代文人品茶是件很精致的事情,文人中又有不少完美主义者,因此生出种种的宜忌来。唐人孙过庭的《书谱》中,讲到为了能使作品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创作时应注意天气、时机、笔墨、心情、纸张等“五乖五合”,所谓“合则流媚,乖则雕疏”,又提出“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作为风雅的品茶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顾元庆《茶谱》指出了品茶“八要”:一品,二泉,三烹,四器,五试,六候,七侣,八勋。所谓“侣”,一方面讲求人的多少,另能有志同道合者最好。
张源《茶录》则十分注重品茶的人数,人数的多少对饮茶的格调和效果大有影响:独啜日幽宜于思考;二客曰胜-宜于研讨;三四日趣-随机而发;五六日泛--凑合着热闹热闹;七八日施--无非是为了解渴和应酬。此外,关于品茶的境遇和品茶的环境,前人也多有阐述。现归纳列表如上,便于统览。
本文来源:《茶事百味》,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