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4日,由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观山湖区百花湖畔举行,参会人员先后参观了贵州柏春神鹊茶场和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两个贵阳市“两山”转化的典型样本。
神鹊茶场:生态种茶、助农增收
走进位于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的贵州柏春神鹊茶场,站在茶场高处的观景台,一座座绵延的茶山呈现大片的青绿,距此直线距离仅几百米外的百花湖水波粼粼,让人心旷神怡。
位于百花湖畔的神鹊茶场
茶场成立于2005年,依托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专注于高端茶产业,20年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目前已种植高端白芽1000余亩,年生产优质干茶5000余斤。
茶场联合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相关专家,重点打造了神鹊茶树品种园,收集省内外100余种优良茶树进行种植,筛选出适宜种植、品质好的品种进行重点培育,用于科研、教学、观光等。茶场主打产品包括白芽茶、红茶、老白茶等。
茶场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北京、成都、重庆等城市,并出口中东地区,作为高端茶产品在沙特阿拉伯销售良好。
茶场员工展示手工炒茶
贵州柏春神鹊茶场董事长龚芮介绍,茶场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标准,全程禁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实现零农残、零化学制剂、零污染排放。造就了茶场茶叶的高端品质,同时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就业,通过吸纳高寨村等周边村民参与采茶、制茶,目前每年可解决周边村民就业2000余人,10多年来已发放工资数千万元。近年来,茶场推进产业融合,探索“以茶兴旅”模式,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小兰山数字村落: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同样位于高寨村的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是观山湖区与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打造的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也是国家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重点项目。
小兰山数字村落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小兰山数字村落基于“一主两特”的发展定位,即数字视听为主营业务,聚焦“视听内容生产”和“视听场景应用”两大特色业务,利用区位生态优势实现产业聚集,推动数字视听产业从链主单核引领向多核共振的生态升级,从而打造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这里汇聚了数字视听技术研发、内容创作、文化传播、跨界融合等各类企业,已招引43家省内外优质企业入驻,为网络视听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项目的规划建设中,小兰山数字村落遵循“三不”原则:严守政策法规,不触碰底线红线,尊重村民意愿,不主动搬迁当地村民;珍视乡村风貌,不改变当地村容村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与废弃建筑,避免破坏生态。园区大楼、多彩新媒总部大楼及云湖兰山综合服务楼,均由原本废弃的鸡舍改造而成,实现了废弃建筑的华丽蜕变。
在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方面,园区内所有办公建筑均采用租赁形式,产权归属村集体,通过稳定的租赁收益持续反哺乡村建设。2025年,小兰山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村集体增收500余万元,村民平均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
参会人员参观小兰山数字村落展厅
此外,村集体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定向开放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输送劳工,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现阶段稳定用工65人,临时性用工300人次以上,多种增收渠道让村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贵阳已有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经验分享会上,分享内容包括:柏春神鹊茶场在生态种茶、助农增收路上的探索;小兰山在生态村落里耕耘数字文化的创新;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践行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践;瀚蓝(贵阳)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让“废物”变“资源”的循环智慧;朱昌镇人民政府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的经验;贵阳市第四片区环境监测站用数据守护生态环境的坚守;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花溪云顶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开拓;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观山湖分局在基层生态治理中的扎实作为。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主任陈实表示,当天各家单位分享的经验,是贵阳在“两山”转化路上的真实足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更是“含绿量”实实在在变成“含金量”的有力证明。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伍向东说:“2023年,贵阳成为当年全国唯一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省会城市,下辖清镇市同步上榜;2024年,贵阳又跻身联合国‘自然城市’平台,成为贵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目前,贵阳全市已拥有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观山湖区、乌当区和花溪区),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贵阳人对生态保护的执着坚守。”
来源:天眼新闻
下一篇:茶叶可吸附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