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郊的百年茶馆
创始人
2025-08-21 13:07:55
0

■ 晨明啸

这是中国古老乡村茶馆文化原汁原味的传承,也是人文和谐交融的舞台。

——题记

引子

在距成都市中心西南方向约30公里处,有个名为彭镇场的地方。主街马市街旁,屹立着一座饱经沧桑却依旧营业不辍的百年老茶馆——观音阁。它的一木一瓦,皆镌刻着岁月的纹理,宛如一位沉稳的老者,静坐在历史长河之畔,见证世事更迭,诉说往昔故事。

在成都这座“抬头见青天,低头看茶馆”的城市里,观音阁是独一无二保留着古朴乡土气息与市井烟火气的老茶馆,已走过150多个春秋。网络平台的传播,让无数网友惊叹于它的原生态。这座青瓦木结构、采用穿榫工艺的传统老建筑,恰似乡村古茶馆的“活化石”。央视、路透社等诸多知名媒体的报道,吸引了崔健、郭涛、陈果、许知远等名人纷至沓来,影视剧组也接连在此选址拍摄,如《老七》等多部影片在此取景,收获好评如潮。茶馆仿若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各方游客与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让这座百年老茶馆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热门打卡地。

独特区位:孕育百年茶馆的摇篮

彭镇,旧称永丰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却在清初毁于战火,直至乾隆二十八年方得重建。此地曾吸引清朝官员、著名教育家与文学家彭端淑,他被誉为“四川三大才子”之一。彭端淑任成都锦江书院学府道台时,常至杨柳河畔巡视,为其秀美风光与繁忙景象所倾倒,视之为读书写作的风水宝地,遂将家室从眉州丹棱迁至此处,彭家场之名由此而来。新中国成立后,彭家场先后更名为彭镇公社、彭镇。观音阁老茶馆所在建筑,位于彭镇杨柳河畔的马市街上。据《彭镇志》记载:“观音阁,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又名藏音寺。”

观音阁距马市街西端仅数步之遥,越过公路便是宽阔平坦的人民大桥。桥长约六七十米,横跨东西,桥下杨柳河波光粼粼,河水悠悠向南蜿蜒,轻拂着这座静谧小镇。立于桥栏边,远眺上下游,河岸两侧民居错落有致,白墙青瓦层次分明,其间杨柳随风摇曳,阳光洒落,河水潺潺,似在诉说古镇古老的传奇故事。

杨柳河滋养了彭镇,亦成就了观音阁老茶馆的盛名。作为岷江支流,它为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彭镇带来丰沛水源与水陆交通之便,促进了古镇的繁荣。据《彭镇志》记载,观音阁老茶馆毗邻的杨柳河第一桥(即今日人民桥)边,曾是连接温江、崇庆(今崇州)、新津乃至乐山、犍为等地的重要物资集散与交易枢纽。清乾隆年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彭镇南端的湖广馆码头是杨柳河流域最大码头之一,每日船只往来如梭,商贾云集。船行客商登岸后,常至观音阁求福小憩,品尝茶水,茶香四溢,茶肆雏形渐成。

尤为特别的是,150余年前,彭镇历经三场浩劫大火,几乎化为灰烬,而观音阁凭借独特区位,奇迹般三次幸免于难,完好无损,成为彭镇最古老的建筑(据《彭镇志》)。观音阁随之声名远播,行旅之人与乡邻纷纷慕名而来,祈求庇护赐福。起初,庙宇供应免费茶水招待香客,随着人潮涌动,难以满足需求,观音阁上逐渐兴起低成本小茶馆,日益兴旺。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运动中,观音菩萨像被毁,观音阁正式变身纯粹茶馆。

人们坐在古老宁静的观音阁品茗,沉浸在古朴灵动的氛围中,漫谈家常与街谈巷议,仿佛时光都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偶逢河水上涨,还能听闻附近杨柳河潺潺流水声,那声音宛如天籁,让人们尽享一番别样悠然情趣。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独特建筑:

撑起老茶馆的时空之伞

观音阁门前两侧,梧桐树郁郁葱葱,枝叶繁茂。其中一棵树干上,悬挂着白底黑字、镶咖啡色边的布旗,上书“观音阁百年老茶馆”。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布旗在微风中轻舞,似在向来往茶客亲切地招手致意。门边一侧墙壁上,嵌有两块长方形招牌,分别是201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认定的“成都市历史建筑”与2020年双流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认定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荣誉标识。这布旗与招牌,一动一静,无声诉说着茶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人文价值。

踏入茶馆,仿若穿越时空隧道,瞬间从现代繁华步入古朴幽远的岁月。茶馆呈南北朝向,两列柱子屹立中央,虽无墙壁间隔,却以视觉巧妙划分出前后中三个区域。馆内采用典型川西穿斗木结构,撑起宽敞的伞字头屋顶,历经百年风雨,稳如磐石,岿然不动,犹如在老茶馆古朴时空之上撑开的宽阔大伞,护佑着人间市井烟火茶气在下面连绵演绎百十年之久,充分彰显民族古建筑的卓越智慧。

屋顶梁椽与四周墙壁,经岁月洗礼,留下浓重烟熏痕迹,黑黢黢一片,仿佛一触即落。墙上保留的“文革”时期红漆标语与领袖画像,瞬间将人带回到那个火红年代,仿佛置身遥远的时光隧道。

正堂内,陈旧的黑色小桌与结实的山里蓝竹制老式低椅错落有致,散发着陈年竹香。桌上摆放传统竹编水瓶与寓意“天地人合”的巴蜀盖碗茶具。形形色色的茶客,男女老少,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地穿梭其间,各自寻得心仪位置,悠然品尝10元一杯的盖碗茶。年轻人围坐欢笑畅谈人生理想,老年人则兴致勃勃打起四川长牌,店小二高声吆喝“茶来了”,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有人笑言,抑郁症患者在此连饮几日茶,心中阴霾也会被这热闹驱散。然而,热闹之中,亦有几位年迈茶客,轻啜一口茶,微闭双眼,斜倚竹椅,仿若超然物外,进入宁静世界。此处,正是“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艺术真谛的生动诠释。

厅堂左侧,距墙面三米处,横卧着四川民间颇负盛名的“老虎灶”——一台旧式土灶。灶台与墙壁间的空间,是茶馆店员的操作场所。如今,灶台已由烧柴改为燃烧蜂窝煤,灰扑扑的灶台上,茶壶嘴轻吐白烟,缓缓升腾,盖碗陶瓷茶杯排列整齐。紧邻老虎灶的是大水缸,缸壁布满青苔,缸中清甜的井水,取自附近简易木架下的古井,为茶馆提供源源不断的清凉甘泉,泡出的茶水也带着淡淡清甜。

厅堂右侧,几间杂物存放间依次排列着。它们在幽暗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一个个神秘的宝藏盒,收藏着茶馆一则则古老的故事。每一件杂物,都可能见证过茶馆的辉煌与变迁,它们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聆听。

厅堂中央,一条约1米宽的凸型小道纵贯前后,路面布满凹凸不平、深浅不一、杂乱无章却又层层叠叠的半唇式浅C形印痕。这些印痕摩擦感强烈,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甚至思绪也随之放缓。这是过去百多年间,无数茶客的脚步踏过土泥地面,鞋底留泥、鞋跟压实形成的凹印逐年累积而成,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千脚泥”小道。这是一条由一代又一代茶客用脚踩出的岁月之路,充满人间沧桑与诗意。静心凝视,仿佛能看到上面涌动着身着各式古老服装、脚踏各种鞋子的人流,幻化成一幅无与伦比的人文奇观,见证无数茶客足迹,承载岁月的沧桑与诗意。

独特经营:

注入老茶馆的活力源泉

上午9时许,是茶馆老板李强展示独创茶艺绝活的高光时刻。他身着简便工作服,轻盈提起炉灶上冒着热气的铝壶,身姿灵活旋转腾挪,铝壶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清泉般的白水花在空中翻腾,如梦似幻地飘洒在灶前地面。几经反复,水花纷飞,宛如向茶客献上欢迎礼花,随后洒落化作绵绵余雾,似向茶客抛洒满腔热情,在空中缓缓升腾飘荡。随即,他转身用铁钳夹起炉灶上熊熊燃烧的蜂窝煤,轻松自如地点燃香烟,悠悠吐出一圈圈烟雾,随风在茶馆上方飘散。瞬间,茶馆内掌声雷动,赞叹声四起。来自五湖四海的摄影爱好者纷纷按下快门,记录这精彩瞬间。

据悉,这家茶馆拥有300多个座位,常常座无虚席,尤其是下午和周末,宾客盈门,茶客们慕名而来,只为感受老茶馆的古朴厚重。海内外摄影爱好者与知名摄影师也纷至沓来,只需一杯茶的代价,店里便义务为其摆拍、搭建舞台,深受欢迎。业内流传“未至观音阁,等于未至成都”的说法,来成都摄影的游客,都不会错过此处。近年来,茶馆接待万余名国内外摄影家及爱好者,据不完全统计,以茶馆为背景的摄影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超百余次。此外,不少影视作品也在此取景,观音阁已然成为彭镇乃至成都名副其实的地标性打卡地。

午时已至,一缕缕夏日阳光透过天窗飘洒进茶馆,如同温柔的手指,轻抚着一张张纯朴笑脸。此时,迎来一位身着红色连衣裙、曲线曼妙、婀娜多姿的女性摄影家。她从新疆远道而来,神采飞扬展示摄影创意。店员们迅速依其设想,在“千脚泥”厅堂上,将两张古旧木桌巧妙叠加,仿若叠起两道古老的时光碎片。她伫立其上,玉手轻抬,缓缓靠近梁上悬着的散发微光的旧式白灯泡,似捧非捧,似看非看,时尚装扮与青春笑脸,与周遭古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仿佛诉说着古今交融、天人合一的故事。周围摄影爱好者瞬间领悟其独到创意,心灵触动,一时间,快门声此起彼伏,宛如一场视觉盛宴。茶馆每日都在上演各地摄影爱好者别出心裁的创意大戏。

茶馆还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讲书、抚琴、击金钱板等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文化表演,免费放映《地雷战》《地道战》《东方红》等经典黑白电影,带人们穿越回波澜壮阔的岁月,为茶馆增添古朴厚重,成为新老茶客流连忘返的文化盛宴。陶艺者、剃头匠、掏耳匠、土工艺品摊贩,也在角落泡上一杯盖碗茶,边品茗边聆听书声,同时忙碌手艺,彼此互助相依,温馨和睦宛如一家人。在这里,身份尊卑、国籍差异皆消弭不见,有空位便可坐下,成为茶客,享受平等待遇与话语权。人们在此品茶、沉思、阅读,兴起时闲聊几句,或许还能结识异地朋友,这般景象,早已司空见惯。

独特区域文化:

赋予老茶馆的生命脉络

探寻历史长河,人间沧海桑田,市场起伏跌宕,诸多茶馆兴衰不一。而成都市郊彭镇的这座百年老茶馆,不仅是成都唯一保留传统老虎灶的老茶馆,更承载着四川的宁静与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渊源。

著名历史人文学家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中提到:“全球饮茶习惯源头在四川,可追溯至西周,秦朝统一天下方扩散至其他地域。”自晋代起,茶馆历史已跨越1850余载。国人走进茶馆,追求的不仅是茶香,更是公共空间提供的社交与娱乐功能。正如老舍先生在《茶馆》中所写:“在这里,最离奇的新闻也能听到,诸如某地大蜘蛛成精被雷击;奇异观点也在此交锋,比如在海岸线修筑高墙就能抵挡外敌入侵;这里还常有人展示新得的珍奇之物……”

四川人对茶的热爱,造就城乡的独特风景。在成都,茶馆几乎是许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城居民半茶客”所言非虚。《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街巷516条,茶馆便有454家。1929年,据“四川省会警察局”统计,成都茶馆数量增至641家,几乎每条巷陌都弥漫着茶香。《双流县志》载,民国年间,县城人口不足3000,却有十余家茶馆,一般乡镇茶馆数量也颇为可观,多则七八家,少则四五家。人们将茶馆视为平等舒适的休闲交流场所,融入地方特色与人间大爱。彭镇的老茶馆,便是这种传统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更让每一位茶客感受到家的温馨。它吸引一代又一代茶客,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关怀。

多方聚力:护卫老茶馆的

发展之路

观音阁茶馆的传承、传播与保护发展,离不开坚守传统、克服困难的经营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自发助力。李强老板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观音阁茶馆归国家供销经营,改革开放后由他在供销社的姑妈承包,姑妈过世后,其母接手经营,现由他主要负责。无论面临何种困境,他们都坚守茶馆的朴实与微利,传承这份传统。为满足本地中老年人需求,茶馆每天清晨5点左右开门营业,让他们一早便能享受安宁氛围。茶客自带茶杯,每天仅收取1元开水费,外地茶客及摄影爱好者则收取10元盖碗茶费,店员还协助摆放桌椅方便摄影,深受海内外摄影爱好者喜爱。茶馆也曾经营困难,李强甚至外出打工补贴运营。面对质疑与劝告,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经营,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茶馆内,宛如一个和谐大家庭。被称为“宝贝”的店员老七,原是智力障碍青年,被嫁到彭镇的姐姐带来。姐姐因工作无暇照顾,白天将他送至茶馆,晚上再接回。在这充满和谐与家庭温暖的茶馆中,老七得到众人关爱,逐渐与茶客、店员熟悉,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找到自信。一日,他仿佛突然开窍,开始主动协助店员为茶客服务,如今已成为自食其力、颇受欢迎的优秀店员,被大家视为茶馆的宝贝。在彭镇,这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有媒体还拍成纪录片播放。茶客来到这里,不仅为品茶,更为体验人间大爱,净化心灵。

年逾半百的王耀平,原是距此5公里外乡村的纯朴农夫,文化水平不高。在茶馆亲如一家的氛围中,他从悠闲茶客逐渐转变为志愿者与热心摄影师。与海内外摄影爱好者交流过程中,他不断请教摸索,如今已熟练掌握摄影技艺。在年轻大学生的指导下,他还能图文并茂经营公众号,吸引众多粉丝。每日到店,他总会拍下一张满意的店内实景照片,记录中国乡村老茶馆的发展脉络,为这段历史留下永恒印记。他的摄影作品也屡获佳绩。他常笑言,茶馆赋予他舞台,他将永远是其义务宣传者与外来摄影爱好者的助手。他的故事,包括向年轻茶客学习自媒体运营,甚至受到《中国青年报》报道。他自豪地说:“我服务于茶馆,茶馆也成就了我人生的辉煌。”

茶客们对茶馆的信任与热爱与日俱增。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空间,舒缓压力的出口;喜悦时刻,也愿在此分享。2023年11月24日,百岁老人钟光群在众多餐馆邀请下,毅然选择在观音阁百年老茶馆庆祝生日。钟大爷与观音阁老茶馆情谊深厚,自20多岁起便在此品茶,这一习惯延续了70余载,仿佛在此“泡”大。旧日茶友、家人、社区工作者、茶馆员工,以及远道而来的摄影师和素未谋面的茶客们齐聚观音阁,共同庆祝老人百岁寿辰。钟大爷笑得合不拢嘴,偶遇的茶客们也喜笑颜开,纷纷感叹:“茶馆见证人生难得的双百盛事,来此一游,实至名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知名摄影师、时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华西都市报》摄影部主任朱建国,因采访途经此茶铺,瞬间被其原汁原味的环境与氛围吸引。陈旧的穿斗房屋,墙面斑驳透出竹篱笆痕迹,微弱阳光透过狭小天井,洒在泥巴砌成的老虎灶台上,为老茶馆增添昏暗与沧桑,而茶客们淳朴温暖的笑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幕深深震撼了他,作为新闻工作者,他毅然肩负起责任,决心为这份纯粹的中国乡村文化贡献力量。经努力沟通,他成功邀请到成都本土著名且极具影响力的散打评书家李伯清来到观音阁茶馆表演。李伯清不仅客串堂倌为茶客掺水,还表演了精彩的散打。2006年5月13日,《华西都市报》以《百年茶铺当堂倌,李老师得嘛!》为题重磅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国内外众多媒体关注,老茶馆迅速声名远扬,走向海内外。

尾声

岁月流转,老茶馆周围如滚雪球般新增了四五十家茶馆,以满足游客需求。未能进入老茶馆的客人纷纷表示:“能在周边感受老茶馆的灵气,此行亦无憾。”当地政府也加大对镇上环境建设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与措施进行管理维护。

在这座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郊外,百年老茶馆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迷人的光彩。它不仅是饮茶解渴之所,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书,一幅生动的民俗画,承载着先辈们的生活记忆与文化传承。愿这座老茶馆能在岁月风雨中继续坚守,让后人有幸领略这份穿越百年的质朴与美好,在袅袅茶香中感受悠悠岁月的深情。

作者简介:

晨明啸,本名唐恒金,四川人,居成都。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华诗词》《参花》《延河》《奔流》《海燕》《青年文学家》《青年作家》等50多家省级以上公开报刊,并多次获奖。近年来,获多项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一二三等奖20多次。多篇(首)被收入国内多个公开出版选本和国外报刊选载。出版发表作品集《秋思》等。

责任编辑 董海燕

相关内容

茶叶可吸附重金属
2025-08-21 15:07:32
特朗普:俄方可能不想达成协...
每经编辑|黄胜 据参考消息,路透社8月19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
2025-08-21 15:06:13
一座茶山一个数字村落|从两...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5-08-21 14:06:39
成都市郊的百年茶馆
■ 晨明啸 这是中国古老乡村茶馆文化原汁原味的传承,也是人文和谐交...
2025-08-21 13:07:55
五峰一泓清茶叶销售经营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五峰一泓清茶叶销售经营部(个体工商户)成立...
2025-08-21 13:07:17
崂山绿茶原产地核心产区值得...
崂盛源茗茶是崂山绿茶核心产区的知名品牌,由退伍老兵创办并经营,位于...
2025-08-21 13:06:10
哪些外国领导人出席九三阅兵...
8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毛宁 资料图。图源...
2025-08-21 11:05:12
原创 ...
北京时间2025年8月21日,独行侠前老板、现任股东马克-库班在播...
2025-08-21 10:07:41
台风天擅入“禁区”!首张罚...
近日 广东深圳市大鹏新区对两名 在台风“韦帕”蓝色预警启动后、未经...
2025-08-21 10:06:44

热门资讯

特朗普:俄方可能不想达成协议!... 每经编辑|黄胜 据参考消息,路透社8月19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表示,他希望俄罗斯总统普京能...
一座茶山一个数字村落|从两个样...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4日,由贵阳市...
成都市郊的百年茶馆 ■ 晨明啸 这是中国古老乡村茶馆文化原汁原味的传承,也是人文和谐交融的舞台。 ——题记 引子 在距成...
五峰一泓清茶叶销售经营部(个体...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五峰一泓清茶叶销售经营部(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武建芳,注册资本1万...
崂山绿茶原产地核心产区值得推荐... 崂盛源茗茶是崂山绿茶核心产区的知名品牌,由退伍老兵创办并经营,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崂山绿茶核...
哪些外国领导人出席九三阅兵?外... 8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毛宁 资料图。图源:外交部网站 有记者提问,外交部能...
原创 库... 北京时间2025年8月21日,独行侠前老板、现任股东马克-库班在播客节目《Mixed Signals...
台风天擅入“禁区”!首张罚单,... 近日 广东深圳市大鹏新区对两名 在台风“韦帕”蓝色预警启动后、未经许可 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不接受北约所...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20日,总台记者获悉,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