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当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伊朗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的那一刻,中东局势的走向再次成为全球焦点。曾经坚定力挺伊朗的巴基斯坦,也在局势的风云变幻中,逐渐明晰了中俄此前未直接介入的深层考量。这场牵动多方的地区冲突,不仅深刻影响着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也折射出国际力量博弈背后的复杂逻辑。
据光明网2025年6月23日援引人民网伊斯兰堡6月22日消息,巴基斯坦外交部于当日发表声明,言辞激烈地谴责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称其违反国际法准则,属于侵略行为,同时强调伊朗依据《联合国宪章》拥有自卫权。巴基斯坦外交部指出,此次袭击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和暴力冲突急剧升级,对周边国家安全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呼吁各方尊重国际法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话外交途径解决危机。
而在伊朗国家电视台宣布对以色列停火后,局势发生微妙转变。特朗普发文证实伊以达成停火24小时协议,期满后“12天的冲突将正式结束”。尽管伊朗外长否认与以色列达成协议,但表示只要以色列停止“侵略”,伊朗便不再继续打击,这番表态释放出明显的缓和信号。紧接着,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在回应记者关于巴方是否支援伊朗军事装备弹药的提问时,明确表示巴方虽谴责对伊朗的侵略,但不会与伊朗开展任何军事合作或联合军事行动。
巴基斯坦态度的转变并非偶然。一方面,伊以停火让局势暂时缓和,巴基斯坦无需再过度卷入。另一方面,伊朗在冲突中的表现令巴基斯坦有所顾虑。伊朗在面对美以压力时,缺乏坚定抗争的态势,只要对方抛出停火意向,便迅速接受,这使得原本有意支援的巴基斯坦感到力不从心。
从国际层面看,中俄的态度也对巴基斯坦产生影响。中国作为中立国,一直秉持不介入冲突的立场,在联合国多次发声谴责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积极推动通过对话实现停火止战,这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一致。而俄罗斯在此次伊以冲突中的反应也与以往不同,既未承诺支援伊朗,在美以针对伊朗核设施行动前,也未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态度。国际上甚至传出俄罗斯可能“放弃”伊朗的猜测,尽管真相尚未可知,但俄罗斯在冲突中的克制态度显而易见。这背后既有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冲突、无暇他顾的现实因素,也与伊朗自身在冲突中的表现有关。
巴基斯坦或许意识到,在国际事务中,打铁还需自身硬。若伊朗自身无法强大起来,总是轻易被外部的小恩小惠所动摇,难以在冲突中展现出坚定的立场和强大的抗争能力,那么即便有他国的支持意向,也难以真正改变局势。在这场中东冲突的大戏中,巴基斯坦通过局势的演变,读懂了中俄不直接出手的原因,也重新审视了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角色与选择 ,未来中东局势又将如何发展,国际社会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