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以茶为媒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特开设茶道师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领悟东方哲学魅力。本次培训由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指导并颁发证书,厦门市易解茶经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并获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鼎力支持的2025首届茶道师培训在成都茶文化公园内隆重举行。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东方哲学魅力”为宗旨,汇聚全国各地学员,共同开启中华茶道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新篇。推动中华茶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茶道,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融儒释道哲学之精髓,集诗词书画艺术之大成,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符号。从陆羽的修身之道,到宋代“点茶、斗茶”的雅士风尚,再到明清“壶中天地”的文人意趣,茶道始终承载着的东方智慧。
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茶馆行业办公室副主任钱忠怡在致辞中强调:“茶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培养专业茶道师队伍,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兴性发展的关键举措。”
此次授课老师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教授、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教授表示:“本届茶道师培训不仅是技艺传授,更肩负唤醒文化记忆的使命。我们以茶道为媒,让世界读懂中国‘和而不同’的文明底色。”
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会长、茶道师负责人何修武表示:“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本次培训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通过专业能力人才培养,推动茶产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为茶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茶明志,承古开新。在开班仪式上,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王龙向全国学员致欢迎辞,他以“一盏清茶照见千年文明”为引,深刻阐释茶道文化的时代价值:“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本味,更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精神图腾。
文化收藏,墨香交融,以书载道传匠心。本届培训特别融入书法艺术珍品,特邀《中国茶全书·茶书法卷》主编、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家工作委员会主任邹文然先生,为学员亲笔题写毛笔封面笔记本。将历代茶诗名句、茶道典籍精髓凝于笔端,以行楷、隶书等不同书体创作封面,每一本均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孤本。学员不仅可在习茶过程中记录心得,更可珍藏这份融合茶道美学与书法神韵的文化典藏,于笔墨流转间感受“茶书同源”的东方意蕴。
名师荟萃,体系完善,为确保教学质量,本次还特邀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教授、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教授、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关剑平,茅盾文学奖得主、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王旭峰组成专家讲师团队,考核通过者将获颁初级茶道师证书。
以“茶道”扬自信之力,一杯一盏连世界。茶道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架起了文明互鉴的桥梁。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到“一带一路”的茶香万里,茶道以“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深邃与温度,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今日,研习茶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文化使命的主动担当。当万千习茶者以茶为媒、以茶载道,便是以行动践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召唤,让古老茶道在当代焕发新生,为坚定文化自信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本月21日至25日还将在成都举办2025首届茶道师中级培训班
(本图文来源:文,茶旅世界 图,李依凡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