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福字、画秋景、玩AI、做饼干
……
连中医课上认穴位、茶道里品茶香
都成了欢乐的体验
到底这些银龄长辈们
都解锁了哪些新鲜乐趣?
10月21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宋庆龄青少中心”)满是这样的热闹与温情!当天,“银龄精彩·共育未来”敬老月主题日活动上,2400余名银龄老人与孩子携手,共赴一场融合传统文化、智慧科技与艺术体验的终身学习盛宴。
传统艺术体验区
墨香画韵间老幼共传温情
宋庆龄青少中心一层中庭,书法、国画、版画三大传统艺术体验区同步开放,吸引百余名老人参与。书法区,“福”“寿”“重阳安康”等临摹帖整齐摆放,老人们握笔书写,老师在一旁细心指导握笔姿势。
“今天写了20多个福字,收获很大。”来自国家统计局老年大学的谭晓梅,手握毛笔、一气呵成,一个福字就写好了。她说,这是第一次来宋庆龄青少中心参加活动,体验感觉非常好,“今天大家跟着书法老师学习,这种氛围非常好。”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书法、国画和版画三种形式的活动,希望大家能够体验。”书法老师刘力嘉介绍,一层中庭书法体验区为大家准备了红色的单卡纸,大家书写福字,可以送给亲友当作礼物,还可以当作自己家里的装饰。
一旁的国画、版画体验区也聚集了许多老人和孩子,国画区以“秋日雅韵”为主题,在指导老师帮助下进行创作,有人初次尝试调色,更有老人合作绘景,现场充满创作乐趣。版画区围绕“吉庆祥和”主题,指导教师全程示范描图、刻版、拓印步骤,初次接触版画的老人在帮助下完成作品,兴奋地与作品合影。
多元课程体验
科技与人文交织,解锁银龄新乐趣
除了热闹的公共体验区,活动现场的各类课程体验也让老人们直呼“过瘾”。
在二层AI时光机课程,王女士在指导教师帮助下,轻轻一点刚刚拍摄的自拍照片,屏幕中立刻浮现出自己卡通的形象照片,王女士说:“AI技术非常新鲜,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体验后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过程中不用麻烦别人。”
传统文化课程区里,茶道体验让老人们在品茶中感受东方美学。老师一边演示泡茶技巧,一边讲解茶文化知识:“喝茶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老人们端着茶杯,细细品味着茶香,不时与身边的人交流感受,现场氛围宁静而惬意。
走进机器人餐厅,健康烘焙课上,一台机器人将烘焙食材送到现场体验课程的老人面前,老人们跟着老师学习制作饼干,从揉面、塑形到烘烤,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乐趣,当香甜的饼干出炉时,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我是第一次做这种小糕点,还可以跟机器人互动,挺新颖的。”孙女士说。
“我们根据舌苔颜色判断健康情况。”四层“粹空间”国医阁中医课程上,中医老师万瑞鑫正在给老人们讲解常见病症和穴位知识。“我们主要针对老年群体和叔叔阿姨的常见病症,向大家分享了药食同源小方法和相关穴位按揉小方法,并且为各位叔叔阿姨具体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舌头划分常见问题,同时还带领叔叔阿姨认识穴位和常用中药材。”万瑞鑫说。
构建全龄学习体系
打造“代际共融”共育平台
据介绍,本次活动共有800余名老人深度参与了宋庆龄青少中心开设的专属艺术、综合类课程及互动项目;另有1600余名老人分批次参观了宋庆龄青少中心的创空间、蒙空间、粹空间以及“缔造未来”主题展览,直观感受了全龄化、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与环境。活动为老年人提供40多节多元课程,涵盖表演、器乐、模特、舞蹈、茶道、京剧、中医、围棋、八段锦等20多种类型,满足老人多样化学习需求;现场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义诊活动,关注老年人健康。
未来,宋庆龄青少中心将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聚焦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深化银龄项目,构建全龄段终身学习体系,打造“教育双向滋养,代际共融”共育平台,持续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活动、课程等服务,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在更多人心中绽放。
记者:赵磊
摄影:修雨辰
编辑:罗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