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壶口瀑布飞流直下,汾河之水奔涌而过。每每到了暑假,一大波游客涌向山西。近年来,随着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出圈,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山西更火爆了。而在众多文旅业态中,晋商茶文化旅游业态也正被逐渐抛光打磨。
山西并非产茶区,但茶文旅底蕴深厚。早在17世纪末,以晋商为首开辟出一条“万里茶道”,它成为继丝绸之路的又一条国际商路。如今,在延绵数百年的茶文化引领下,山西茶文旅产业正在传承与创新中蓬勃发芽,特别是承载万里茶道历史的晋商大院、容纳三晋民俗的茶空间,被越来越多游客所熟知。
万里茶道出发地
连接:茶为纽带 延绵百年
300多年前,晋商以茶为媒,开启了与世界的对话。
生活于极寒之地的俄罗斯人、蒙古人多以肉食为主,茶叶可有效促进消化并减少脂肪吸收。彼时从事外贸活动的晋商敏锐捕捉到了这一需求点。山西不产茶,晋商便四处寻茶,他们南下来到武夷山收购茶叶,再穿过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运至河北张家口,再换骆驼运到俄罗斯边贸城市恰克图,最终到达莫斯科及圣彼得堡。
到了19世纪,晋商几乎垄断了中俄贸易,而茶叶是重要货物。据相关数据,1820年茶叶已占当时两国贸易额的88%。
1857年,卡尔·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中提到:在恰克图,中国方面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俄国人方面提供的是棉织品和皮毛。卖给俄国人的茶叶,在1852年达到了175万箱,买卖货物的总价值达到1500万美元之巨,恰克图的中俄贸易增长迅速,使得恰克图由一个普通集市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城市。
再往后,这条万里茶道又延续至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总长1.3万余公里。
为弘扬传承这段与茶相关的历史,2014年开始,中蒙俄三国共同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到了2019年3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大德玉茶文化博物馆(常家庄园)
融合:文化引领 提升业态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茶”统筹发展理念,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山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白永强谈到,“这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以‘万里茶道’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复兴晋商茶道文化,振兴山西茶产业。”
2022年,山西省茶文化研究会牵头成立了万里茶道研究院,联合各路专家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这些年来,历史脉络逐渐清晰,精品茶旅业态也逐渐丰富,万里茶道变得可看、可感、可触。
在清代,以榆次、祁县、平遥、太谷、为代表的晋商故里,是晋商万里茶道的中枢。如今,常家庄园成为颇受游客欢迎的茶旅景点。修缮后的常家庄园景区面积达12万平方米。常家第十九世、山西榆次常氏儒商文化研究会会长常孝东介绍道,“在亭台楼榭之间,游客们可以感受万里茶道开拓者常万达、茶贸体系的奠基者常怀玠的生活轨迹。”
在常家庄园内还有一座大德玉博物馆。大德玉是常家于1728年创立的茶号,它的分号遍布万里茶道沿线。这座博物馆收藏了万里茶道上的中蒙俄三国相关文物100余件,以“13000公里”“三个世纪”“分享美好 温暖世界”三个单元,向游客阐述了万里茶道的意义与影响力。在博物馆展厅外,还有一处茶空间。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现今“大德玉”品牌复原后的茶产品。古与今,通过茶叶再次联结在一起。此外,常家庄园内还依据市场喜好,增加了沉浸式旅拍等项目。
榆次常家庄园
白永强表示,“除了晋商茶道遗址,茶空间也是茶产业复兴的重要载体。”创立于1918年的乾和祥茶庄,如今仍是许多市民游客的休闲去处。茶庄里特意辟出一块万里茶道文化陈列馆,让这些老物件与大家“对话”。茶叶罐、秤盘、茶盘、地图无一不展示着这段来时路。
茶文旅业态正不断丰富。就在上个月,新时代舞剧《万里茶道》公益性演出在山西太原晋剧艺术中心大剧场开演。通过艺术演绎,让市民游客们全方位了解万里茶道。
在这片土地上,曾响起万里茶道上驼铃的回响,承载着晋商“汇通天下”的豪情与茶香远播的传奇。如今,这历史的厚重并未尘封。我们清晰地看到,山西茶产业的创新发展,深植于万里茶道积淀的茶文化沃土之中,其未来则勃发于丰富多样的精品业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产业复兴,而是一场以文化为魂、以精品为翼的嬗变。万里茶道的悠远文脉,正在化为驱动产业升级、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能。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