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瑜老师的茶道日记
作为茶道老师,每件茶器都需要精心挑选。器物在被选中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被慢慢注入情感、承载心事的知己。茶器无声,却在每一次使用中,代我诉说茶语与心境。
最近,我对茶盂这一器皿,忽然有了新的感悟。我觉得它是茶器中尤为低调的存在,在茶席的摆放中,它总是保持和我适当的距离,不过分亲近,也不刻意远离。
品茗过程中的亲密接触较其它茶器少些。不像茶杯,常与唇齿相亲;不像紫砂壶或盖碗,总被人细细打量、称赞不绝;也不像煮水器,每一次沸腾都寄托期待。
茶盂总是默默地处在一隅,收纳品茗过程所有废弃的水和茶渣,唯有自己被废水装满,茶者才会捧起它,感受到被触碰的温度。
它一般不能太高调,要显得质朴些,色泽大多也不能太鲜亮,不然抢了主泡器的风头,
我突发奇想:茶盂要是有意识的话,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收纳大家都不要的东西,还要低调不能张扬,要做本本分分的配角,还要显得很大度和包容。
我回过神来,心头一颤,发现自己狭隘了。茶盂以及其它茶器被塑造出来的时候,就已知道自己的使命和价值。
一个完美的茶席的呈现,每个器物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那它们都是自己的主角,没有那么多分别心,只需要完成自己应该做的就足够了。
我上课用的茶器,大多由我亲手挑选。它们任由我摆放使用,默默的陪伴我,泡好每一泡茶汤,完成每一次茶课。而从它们身上,我也悟出很多的道理:人亦如器,先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才能勇敢、真实地做自己。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明代许次纾的《茶疏》中点破了茶器于茶人的重要性。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为茶构筑了一座圣殿,精心设计了24种适于烹茶、品饮的茶器,包括风炉、茶鍑、茶则、水方、熟盂、涤方、渣方等,不仅实用,还给茶器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精神价值,让茶者在品茗过程对于器物的色调 、形态、材质的欣赏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升华。
诗瑜老师 | 汉合茶道联合创始人,首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