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村姑陈的厨房里有个木质立柜,专门用来收纳各种碗碟。
不同材质、大小、花纹的,满满当当摆了好几层。
有专门去景德镇淘的,也有朋友送的,还有在路边小店随手买的。
做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洗好刚买的应季水果,必然要选一个与之相配的容器。
一家经常光顾的餐具店,前些日子推出了碗碟盲盒。
满怀期待地下了一单,果然没让人失望。
虽然收到的几样餐具款式不同,但色系风格意外地协调,每一件都耐看。
每天根据心情和菜式搭配餐具,也是平淡生活里一点小小的乐趣和仪式感。
这跟喝茶要搭配茶具是一个道理。
常常有茶友来问,什么样的品茗杯更好?
村姑陈的答案一直没变: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茶具就像服饰,虽然潮流总在变化,但经典永不过时。
在此推荐几款如今比较流行的茶杯器型,茶友们若正想添置茶杯,不妨参考看看。
《2》
最近流行的茶杯一:压手杯。
压手杯算是茶桌上的常青树,就像衣柜里的纯棉白T恤,好穿又百搭。
它最早出现在明代,一经问世就得到了爱茶之人的赏识,流传至今。
从器型上看,压手杯的杯口平坦,杯沿微微向外撇,杯身线条则流畅地向内收敛,整体圆润饱满。
压手杯的一大特色,就是握持时,它微向外撇的杯口正好压在虎口处。
虎口分摊了压力,压手杯的重量分布恰到好处。
盛满茶水握在手中,既不会觉得太轻、没有质感,也不会觉得太重、太累赘。
完美符合人体工学的杯身设计,带来舒适踏实的握感,沉稳优雅。
瓷质的压手杯,适配性很强,六大茶类都适用。
大小适中的杯口,便于观察汤色的同时,也不会让香气流失。
要论压手杯的经典款式,莫过于缠枝花卉。
村姑陈手上的一只《红花杯》,用青花加彩的工艺,绘上缠枝青花纹样,大气又沉稳。
40毫升左右的容量,即便装满茶汤,拿着也不累手,反而有种满足感和舒适感。
《3》
最近流行的茶杯二:八方杯。
若说压手杯是常青树,那么八方杯就是近年来茶桌上的新宠。
不同于传统茶杯的圆形,八方杯呈八面形制,杯型霸气,寓意“八方来财”。
八方杯的造型很有现代感,线条硬朗中带着圆润,每个面都是平的,但衔接处又处理得十分柔和。
这种设计不仅美观,实用性也很强。
敦实的平底设计使杯子重心更稳,不容易被打翻。
多个平面也让杯身的装饰有了更多发挥空间,经常能看到绘有精美图案的八方杯。
拿在手里,八方杯的触感也很特别。
它的棱角分明,但又不硌手,反而有一种别致的握感,正好满足茶友们追求独特的需求。
八方杯适合搭配现代风格的茶席,也适合追求个性的茶友。
只是清洗时要格外注意,确保每个角落都洗干净了。
《4》
最近流行的茶杯三:斗笠杯。
斗笠杯,顾名思义,形似斗笠。
它上宽下窄,线条流畅优美,形态优雅。
斗笠杯最大的特点是开口大,底足小,整体呈漏斗状。
宽敞的杯口,便于观察茶汤的色泽和清澈度,散热速度也快些。
大杯口也方便清洗,不会留下茶渍。
不过,由于斗笠杯底足较小,使用时要多加小心,以免碰到茶杯。
宋代流行点茶,也正是在这时,斗笠杯流行起来。
斗笠杯的杯口比其他器型的茶杯都更宽些,方便古人用茶筅搅打茶汤,观察茶汤状态。
源远流长的斗笠杯,如今仍是不少茶客的心头好。
曾经在景德镇哥窑定过一只斗笠杯,名为《飞龙》。
青灰色的釉面温润如玉,气质典雅。
侧看杯身亭亭玉立,俯看有青白色飞龙刻画于杯中,大气磅礴。
用这样的杯子喝茶,盯着图案不知不觉就出了神,直到茶汤凉了才回过神来。
《5》
最近流行的茶杯四:闻香杯。
对于注重茶香的茶友来说,闻香杯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闻香杯的造型细长高挑,像一朵即将开放的花苞,格外秀气精致。
杯身细长,杯口收窄的器型,能有效地地聚拢茶香。
品茶时,可以先用闻香杯品饮,感受茶汤中的落水香,再将空杯放在鼻前轻嗅,感受杯中的挂壁香。
品饮一些香气高扬的茶类,例如乌龙茶、红茶、白茶等,尤其适合用闻香杯。
它能帮助茶友们更好地体会茶叶的香气变化,感受不同阶段香气的差别。
如果茶友对茶香感兴趣,不妨准备一个闻香杯,它会给你带来全新的品茶体验。
另外,由于杯身纤细,闻香杯用几根手指就能轻松抓握,使用起来也非常优雅端庄。
《6》
新手选茶杯,不用看名声,也不用随大流。
先选一款器型经典好用的,等往后喝茶有了更多体会和需求,再添置其他的款式。
选主人杯,重要的是合自己的眼缘和手感。
毕竟是每天喝茶都要用的杯子,要让自己看着喜欢,用着舒服。
若是准备客人杯,建议选一些百搭的款式,或者和主泡器成套购买。
这样搭配起来不突兀,用来待客也美观。
不论如何,都请茶友们明白,茶具是为人、为茶服务的,不要本末倒置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下一篇:周末打虎!68岁姜德果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