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专注做好茶”的初心,茗茶志作为从福建本土成长起来的茶企,不仅守住了品质,更从区域品牌快速成长为覆盖全国15省市的行业黑马,为福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专注做好茶”这五个字是茗茶志的对茶的坚持和尊重,这五个字也是茗茶志企业文化的核心,深深刻在每个员工心里。
为了守住“让每一位爱茶的人喝到好茶”的承诺,茗茶志从源头上搭建起品质护城河。在武夷山九曲溪畔,企业拥有200多亩专属茶园,依据有机茶园管理办法管理茶园。鲜叶采摘当天采当天运。到了生产环节,车间里既有跟着老茶师学了十年的“老手”,也有精准控温的现代化烘焙设备——传统工艺负责“出风味”,标准化管理负责“保稳定”,从萎凋时的温湿度控制,到做青时的摇青次数,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把控,连老茶师都笑称“现在做茶,比照顾孩子还细心”。
(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老丛水仙茶王)
(2015年武夷正岩核心村民间斗茶赛武夷山大红袍状元)
“能让北方客户记住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记住福州茉莉的‘千里飘香’,这些都离不开茶园里的茶农和车间里的制茶师傅严谨的制茶态度。”
茗茶志制茶大师傅首席制茶师——刘宝英老师。她从1998年起就跟随哥哥刘国英大师学习武夷岩茶传统制茶工艺,并深得制茶精髓。
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上,刘宝英老师凭借一款老丛水仙,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拿下“茶王”称号。
夺冠后,刘老师不忘初心,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改良了烘焙工艺,让茗茶志在工艺上有了全面的提升,让老丛水仙的木质香更显,韵味更持久。
从福建本土的茶桌,到北京、陕西、重庆、深圳等15个省市,茗茶志坚守本心,凭着“一口难忘”的味道,慢慢打开全国市场。
刘宝英老师与团队在制作茶叶
技术骨干:刘宝英、季线安、毛飞龙团队,坚持武夷岩茶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执着于制茶工艺的提升。
刘宝英:
茗茶志制茶大师傅首席制茶师
武夷山知名制茶世家
季线安: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
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
福建省武夷岩茶传统制作高级工艺师
福建省高级茶园管理师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
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毛飞龙:
福建省高级茶叶品鉴师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
福建省高级制茶师。
“消费降级不是‘不买茶’,而是‘更会买茶’。”茗茶志的招商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经济低迷,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去寻求突破,福建茶礼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载体,市场的需求量不减反增。
对话茗茶志董事长叶伟姬女士的时候,她用一段质朴的语言说出了茗茶志逆势崛起的密码:既要“品质硬”,也要“服务暖”。针对消费降级下客户更看重性价比的需求,企业推出了“平价随手礼”,让消费者花小钱买好茶;针对合作商,从物流配送的到营销活动的“定制方案”,全程“零距离”对接。去年下半年,全国茶企门店关店率上升的同时,茗茶志的新开门店反而多了12家,无不体现了茗茶志对福建茶的情怀。
光有好茶叶不够,得让更多人知道‘茗茶志这个品牌’。”董事长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深知茶行业“酒香也怕巷子深”,更清楚做品牌是件“长期、艰难且正确的事”——不搞短期流量噱头,而是扎根福建本土,用扎实产品和有效的宣传让“好品质”被看
茗茶志部分户外广告及支持单位展示
从前:外地客户提起福建茶,先想到的是大红袍、铁观音。茗茶志的董事长叶伟姬女士说:这恰恰是我们福建茶的一个优势,是福建茶人为后辈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人,茗茶志结合福建茶的独特优势,狠抓产品质量,守住品质、做好品牌,积极面对市场变化。
现在:如今,茗茶志的茶厂里,刘宝英老师制茶团队在坚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不断研发创新,为茗茶志茶业在源头上保驾护航;全国各地的门店里,茶艺师正为茶客泡上一杯热乎的武夷岩茶。在消费降级的困局下,这家福建茶企积极探寻新路子,用实践证明:不搞“低价内卷”,不做“以次充好”,只要守住“专注做好茶”的本心,用扎实产品和有效的品牌宣传让品质“被看见”,就能被大众认同,被市场接受。
未来:茗茶志还计划建设一个以“福建茶”为主题的文化体验馆,让更多人走进茶园、走进福建,看看一杯好的福建茶,是如何从叶子,变成茶桌上的香茗。正如刘宝英老师所说:“做好茶,慢慢来急不得;传好名,扎实干,总会被更多人看见、喜欢的。”
上一篇:林炳尧同志逝世
下一篇:西贝被曝使用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