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茶友和挽月聊天(微信号:6480348)的时候问“你好,为什么我泡的茶,有时候茶汤很透,有时候又会出现浑浊?是不是要用滤网呀?”
其实,用不用滤网是个人泡茶的习惯,凭个人喜好就可以,但是从专业审评角度,滤网会影响判断,所以审评我们一般不用滤网,那是不是茶汤浑浊就代表这款茶不干净呢?这个需要辩证看待。
即茶品中的茶芽显毫,是茶叶嫩芽背上生长的细密绒毛附着于茶品上,在冲泡时,茶毫脱离茶叶,溶于水中,所以出现视觉上的"浑浊"现象,但会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会越加透亮,
一般来说,茶叶嫩芽上都会有茶毫,而且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密集。这类茶品冲泡后出现的浑浊是正常现象,并不会影响茶汤的品饮口感和品饮滋味。
普洱生茶的制作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在制作晒青毛茶的过程中,杀青时没有控制好杀青的火候,使得锅温过高,导致没来得及翻的茶叶或较嫩的茶叶出现糊点,这些糊点在揉捻的过程中会被揉碎,有的会被揉进茶条里,被揉进茶条的碎末在后期的除杂等操作中无法去除,
所以茶品冲泡后,碎末会浸入到茶汤中,使得茶汤看起来浑浊。
新茶时期的普洱生茶
新压制成的普洱生茶茶饼,压制过程中的少量水分还来不及挥发,茶品内质也还得不到良好的转化,冲泡这样的茶品,茶汤也会出现浑浊的现象。
新茶时期的普洱熟茶
因为普洱熟茶的关键工艺为“渥堆发酵”,是需要微生物、酶等分解茶叶中的纤维素类和蛋白质类等物质,若这类物质分解不充分,纤维素会有小段的存在、大分子的蛋白质没完全分解为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的蛋白质,就会导致新熟普的茶汤偏浑浊。
而微生物的代谢物在发酵完成后还会存在很长时间。茶汤中就会出现细小的白色漂浮物,但这种现象会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而慢慢消失。
与朋友喝茶时,喝着喝着只顾着聊天,忘了喝杯里的茶。
等想起来的时候茶汤已经凉了,这时候我们会发现,茶汤呈现出浑浊之相,看上去不像热茶那样清透纯净了。
这是因为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在与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介质中氧化褐变,使得茶汤呈现浑浊之色。
南茗佳人的茶铺
普洱茶的制茶工艺中有许多工序,如晒青毛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工序。
制茶师傅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一些附着于茶叶中的杂质会被揉进茶条中,这样的杂质在后期除杂中去除不了。茶品在冲泡时,茶条伸展,杂质浸于水中,致使茶汤浑浊。
此外,揉捻时,力度过重,使得娇嫩的茶叶破碎,产生茶叶碎末,冲泡时,碎末融于水,使得茶汤呈现浑浊之象。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湿气大量渗入到茶品中,冲泡茶汤时,茶和水的溶解性差,得不到完美的融合,茶汤浑浊。
撬茶时,茶饼撬的太碎,茶中的碎末多,冲泡时,碎末融于茶汤中,使得茶汤看上去浑浊。
在普洱生茶冲泡时,一般有高冲旋转、高冲定点、低冲旋转、低冲定点几种注水方式注水,
若注水时直接对着茶叶注水,且注水过粗,会使得茶叶翻滚,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得不到正常的释放,茶叶中的茶毫或多酚类中呈色物质大量快速淅出,便会使茶汤变得浑浊。
普洱茶茶汤浑浊的原因是多样的,并不是茶汤浑浊就说明茶叶品质不好,茶品不干净,茶内含有杂质,我们探讨茶叶品质时,还要从生态、工艺、存储、口感等多方面入手。
春有暖风的来信,夏有蝉鸣的叙诗
秋有喜柿的丰收,冬有落雪的留白
【关注】南茗佳人(公众号同名)
共赴这场四季之旅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