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茶企,多数人想到的是卖茶、开茶馆、做电商。但近年,泛茶打破这种固有认知,走出一条多元布局新路,其探索也映照出茶产业的新机遇。
泛茶诞生于云南普洱核心产区,总部在广州,曾是行业黑马,也历经危机。重组后,它未走 “只卖茶” 的安全路,而是从单一普洱产品,向全品类布局延伸。这一选择,源于茶产业的 “天花板” 困境:当下年轻人不满足于 “喝茶解渴”,更期待 “喝茶 + 空间 + 体验 + 美学” 的一体化感受,喜茶、奈雪等新茶饮品牌的跨界尝试,也印证了摆脱单一产品依赖、构建生活场景的必要性。
泛茶的多元布局颇具章法。在饮品领域,它以普洱优质老料为基础,向饮料品类、酱酒行业进军 —— 既契合 “日茶夜酒” 的文化习惯,又精准捕捉高端宴席需求,为品牌增加更多触点。同时,它将丝绸、陶瓷等东方元素纳入产品体系,推出景德镇定制茶器、丝绸礼盒、东方美学文创周边。这不仅提升了茶叶附加值,也满足年轻人 “买茶 = 买审美 = 买人设” 的心理,毕竟在追求氛围感与品质感的当下,单一茶叶已难满足其审美与社交需求。
有人质疑多元会让品牌失焦,但从茶文化本源看,中国茶本就是承载器物、礼仪、情感与文化的综合体验。泛茶的多元,正是让茶回归生活方式本质,与农夫山泉从卖水到跨界的逻辑相似,都是在寻找品类边界外的新增量。
从一饼普洱到茶酒、丝绸瓷器,泛茶的多元布局,为茶产业突围提供了新思路。当茶成为生活方式,品牌成为文化符号,茶产业才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而泛茶的探索,也让我们看到茶企多元发展背后的产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