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一张支票,离婚当天就砸在我手上。真不是电视剧,咖啡都还没凉透,老婆人没了,支票到账,干爹冷静得像个银行柜员。迈巴赫、空姐、离婚、创业,所有热搜词眼撞一锅粥,我那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这生活剧本,是不是写得太离谱了点?
那天雨下得不大不小,气氛和心情都像泡发的纸巾。支票花不花?想不想创业?管不着。反正公司还是开了。办公室租金咬着牙签了,员工招了俩,绿植是快递小哥顺手带进来的。新老板的幸福?别逗了,账上的钱像倒水壶,咕咚咕咚一天见底。
公司里最热闹的,不是会议,不是报表,是午休茶水间。李阿姨和王阿姨,俩人一坐下,八卦就哗啦啦倒出来。儿女亲家,表面和和气气,言语间却各有猫腻。李阿姨总说儿子一年见不到几面,王阿姨叹女儿成了大风筝,家里事从来不管。你说这夫妻俩明明是一个窝里飞出来的鸟,怎么各自失联?我那时就纳闷,难不成是在家里玩真人版密室逃脱?
其实有时候,真相就藏在最不经意的时刻。那天下午我去仓库找文件,撞见李阿姨抹眼泪。照片握得死紧,年轻警服小伙,和她平时嘴里那个“程序员儿子”完全不是一个画风。我随口一问,她就慌,照片赶紧塞口袋,嘴里的解释都打着结。成年人撒谎,连表情都带着“别戳破我”的求生欲。
第二天我提前到公司,碰见王阿姨骑着那辆掉漆电动车,车筐里保温桶溢着药味儿。我试探着问是不是给闺女送汤,王阿姨叹气说是给老头子,小雅(她女儿)早飞得不见影了。顺嘴一提“江景房”,她直接翻白眼,说去年去那房子,冷得像北极,暖气开不起,儿子搓手搓成了陀螺还嘴硬说不冷。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谎言这东西,家家户户都能做批发。
忍不住,午休时我把两位阿姨叫进办公室,递根中华,气氛一秒静下来。我开门见山问李阿姨:“您儿子真的在刑侦队?”李阿姨手里的抹布啪地掉地,脸色比天还阴。王阿姨愣着,嘴里还念叨着“不是程序员吗”。其实上周医院急诊室我就看见过——一个警号和照片一模一样的小伙,脸上带伤,眼神特别硬。那一刻连气氛都凝固了。原来小伟真的是刑警,去年差点为了抓毒贩丢命。小雅呢,ICU护士长,夜班倒得人都快分不清白天黑夜。工资全寄回家,自己租房舍不得开暖气。两个年轻人,用一句“程序员加班”把两家老人哄得团团转,自己却在各自的岗位上拼命。
你说孝顺吗?还是怕家里人担心?其实更多是心软。成年人嘛,谁没点拿不出手的小秘密。两家老人各自以为孩子不回家,实际上小两口压根回不了家,不是在生死线上值班就是在病房里熬夜。茶水间的笑话背后,是现实的酸涩。生活有时候真懒得给你讲道理。
公司转了一年,支票的钱烧得差不多了,办公室里的气氛倒是踏实起来。李阿姨时不时往我抽屉塞粽子,王阿姨打扫卫生顺手把我的绿植擦得锃亮。团建那晚上,我硬拉着她们唱《十五的月亮》,唱到“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俩老太太哭得稀里哗啦。别人看公司是老板和员工,其实大家都在各自撑着小家。
有时候我也琢磨,为什么大家这么爱围观别人的生活?空姐、迈巴赫、刑警、护士、支票、离婚……每个词都像是SEO关键词,分分钟能把你推上热搜。可真的站在风口浪尖的,都是一地鸡毛。就像娱乐圈那些球星婚变,媒体一顿猛拍,吃瓜群众一边倒。等你真知道背后怎么回事,才发现每个人都在死磕自己的小日子。
创业的这两年,我见过太多光鲜和狼狈并存的剧情。有人羡慕公司福利,有人吐槽加班太狠。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赛道上追赶,有人脚踩风火轮,有人踩着小滑板,终点在哪谁都说不清。偶尔加个班,茶水间里听两句真心话,心头那点小乌云就散了不少。
说起来,支票早花完了,公司也没赚大钱。我现在倒觉得,能跟这群有故事的人一起扛着过日子,比什么豪车、什么名利都带劲。你说是不是?你身边是不是也有那些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鸡飞狗跳的“隐形剧本”?要不,评论区聊聊,说不定比我这离谱生活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