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阶;期待您的关注。↓↓↓
读者故事/初次相遇:
我思考从来是:为啥我要站队?
单位里的勾心斗角,放大了人性的局限,压缩了人性的善良。
我记得那是前年冬天的事情了,单位里来了个新领导,姓凯,人小小的,眼睛倒是格外有神,看着才三十出头,比我们老领导年轻了将近二十岁。
当时我们都有预感,这哥们是来接班的。
老领导也感觉到了山雨欲来,整天闷闷不乐,以前那股子劲头一下子就没了,开会的时候话也少了。
但也没人当回事,我们单位是县级单位,说白了就是混日子的地方,真正的官是县里的行政单位,我们就是打杂的,老领导在位十几年,早就把关系都打点好了,县里换了几任一把手,他都稳如泰山。所以凯主任来了,大家也就当是例行公事。
凯主任到任不到两周,就给我发了微信,让我到茶室坐坐。
市里新开了家茶室,环境不错,墙上挂的都是字画,品相虽然不高,但好歹是手写的,可见老板也算用心。
他泡了壶铁观音,一边倒茶一边跟我说:"老荔,听说你在单位资历老,人缘也好,来之前我就听说了。"
我心里嘀咕,这是开始了,标准的先抛一句好话,然后顺势套近乎,最后肯定是有话要说。
果然不出我所料。
"我这个人,说话直,我就喜欢能办事的人,不喜欢那些油滑的,以后我这边有什么事,还希望你能多帮衬着。"
这不就是让我站队嘛。
我心里犯难了。
凯主任这个人,刚来还看不清底细,只知道是市里空降过来的,以前在市直机关工作,突然被派到我们这个县级单位,怎么想都有点说不通。他是升了还是被贬了?我搞不清楚。
而老领导虽然拖沓,办事效率低,但好歹对我不错,有活也是先问问我愿不愿意接,从来不摆官架子,十几年下来已经培养出了惯性依赖。
我随口应付道:"凯主任客气了,分内的工作我肯定全力以赴。"
他可能对我的回答不太满意,喝了口茶,眼睛眯起来说:"老荔,现在是关键时期,上面要求我们单位在快结束的项目上,今年就要出成绩,现在工作节奏太慢了,人浮于事,我希望能有几个得力的同志一起把局面打开。"
我没接话,只是笑笑。
他也没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聊起了单位里的其他人,问这问那的,我都是选择性回答,不涉及任何人的短处。
分别时,凯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有时间常一起来坐坐。"
我点了点头,就当是客套话了。
回去后,我没跟任何人提这事,就连那些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也没说,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凯主任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事情我见多了,但一人失势,亲信遭殃的事也见得不少。
我算是个老油条了,单位混了十多年,知道这个道理:不要轻易站队,尤其是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
半年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老领导被调走了,理由是调整到了,要腾位子给年轻人。
凯主任正式接任了单位一把手的位置。
这本来也不奇怪,但更让人意外的是,凯主任上任后,立刻对单位进行了调整,很多老同志被调整了,不少人也受到了影响。早早站队的几个人,则是一路青云直上。
我这才后知后觉地去打听凯主任的背景。
"你不知道啊?凯主任是省里一把手的侄女婿,这次是特意下来锻炼的,摘果子的,过两年就要升市里了。"跟县里关系不错的朋友给我透了这个消息。
我当时就傻了。
难怪凯主任会空降到我们这个小地方,难怪他有底气在短时间内就拿下了老领导的位置。
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人走茶凉"。老领导走后,之前跟他关系好的那些人,现在单位里根本抬不起头来。而我虽然没有得罪凯主任,但也没有及时站队,现在再去表忠心,已经晚了。
眼看着那些早早站队的同事一个个都得了实惠,我只能在心里自嘲:这次是真的看走眼了。
后来我才从那些提拔上来的同事口中得知,凯主任刚来的那段时间,专门找了单位里几个骨干喝茶谈心,就是为了摸底、拉人。
而我那种不冷不热的态度,在他看来就是不识抬举。
看人下菜碟。
这句话放太有用了。当领导是谁,他有什么背景,他会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这些都是我们衡量要不要"站队"的重要因素。
但问题是,这些信息往往不明摆着让你知道。如果能明白告诉你:"嘿,我是省里一把手的亲戚,以后前途无量",那谁还犹豫不决啊?
恰恰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常常要在不确定中做出选择,这就是残酷之处。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凯主任现在对我的态度还行,毕竟工作上我没出过什么差错,也不是那种喜欢告状的人。
但每次看到那些"识时务"的同事在单位里春风得意,我还是会有些许遗憾。
若是重来一次,我肯定会选择站队。不是因为我变得功利,而是我明白:在单位内,能力固然重要,但人情世故、识时务同样不可或缺。
最近单位又有风声,说凯主任真的要升市里了,这次升调比预计的还要快,看来背景确实硬。
说了这么多,也只是给自己找台阶下。人生的路还很长,往前看就好,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功成不必在我。
只要自己踏实干活,终归会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上一篇:“六安茶”闪耀茶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