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茶客都晓得,白瓷盖碗就像泡茶的“万能钥匙”。
它材质纯粹,既不会抢走茶叶的香气,也不会干扰茶汤本味。
无论是鲜嫩的白毫银针,还是醇厚的老白茶,用盖碗冲泡都能还原最真实的茶香与口感。
盖碗用起来还特别灵活,能精准控制出汤时间,每一泡茶汤的浓淡、风味都能随心调整。
但这套精致的泡茶方式,放在办公室里却有点格格不入。
想想看,别人都在敲键盘赶方案,你却在工位上慢悠悠地摆弄盖碗、公道杯,光是叮叮当当的声响就难免引人侧目。
更何况,午休时间宝贵,一套流程下来,喝茶反而成了负担。
其实在办公室喝茶,用不着这么大阵仗。
随手抓个玻璃杯,照样能泡出好滋味。
用它们泡白茶,不用复杂步骤,也能喝到鲜爽甘醇的茶汤。
不过,杯泡法虽然简单,想要泡出好茶,这3个细节可不能忽略。
《2》
第一:泡茶的茶水比例。
许多人觉得办公室喝茶不必太讲究,随手抓一把茶叶扔进杯子里,注满热水就完事。
却常常泡出一杯又苦又涩的浓茶,或是寡淡如水的茶汤,白白浪费了好茶。
其实问题就出在最容易被忽略的茶水比例上。
白茶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溶解速度较快,若投茶量过多,长时间浸泡在杯中,这些物质大量析出,茶汤就会变得浓重苦涩。
反之,投茶量太少,茶香物质释放不足,茶汤便会显得单薄乏味。
举个直观的例子:要是你在200毫升的玻璃杯中放入5克白茶,相当于把盖碗冲泡时的标准投茶量直接复刻进杯子里,却没有对应的大容量来稀释。
茶汤自然会像浓缩液一样浓烈,甚至一口下去让人皱起眉头。
那么,玻璃杯泡白茶的黄金比例是多少?
根据多数茶友的经验,1-1.5克干茶搭配200毫升沸水最为合适。
这个比例下,茶叶既能充分释放出鲜爽的毫香、清甜的花香,又不会因物质析出过多而破坏口感平衡。
可能有人会说,办公室哪有功夫称茶叶?其实很好解决。
在家用小秤把茶叶分装好,用小密封袋一包一包存起来,每天上班随手抓几包放包里。
要是嫌麻烦,也可以大概估算:一个普通茶匙的茶叶量,差不多就是1克左右。
掌握了这个小窍门,再也不用担心泡出“翻车茶”,午休时、加班间隙,都能随时喝上一杯好喝又提神的白茶。
《3》
第二,泡白茶的水温。
很多人图方便直接接饮水机的热水,结果泡出来的茶总是差那么点意思。
香气不够浓,喝起来也不够甜润,问题就出在这水温上。
白茶的魅力,在于它层次丰富的香气和口感,而这些都需要合适的水温来唤醒。
就像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火候烹饪,白茶里的芳香物质也一样。
白茶中的芳香物质沸点有高有低,高沸点的香气物质,需要100℃的沸水才能充分激发;
低沸点的香气虽然容易释放,但如果水温不够,茶汤往往会显得“飘”在表面,缺乏深入喉间的回甘。
更重要的是,白茶的芽叶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密的白毫,这些白毫就像一层天然的“防水外套”。
不仅可以提供毫香,具有丰富的茶氨酸,还具有防水的作用,让冷水或温水难以渗透。
只有用沸水冲泡,才能让茶汤穿透白毫,释放出深层次的甜润与醇厚。
可办公室的饮水机往往不给力,最高水温也就九十度,勉强算“半开”,用来泡白茶总差口气。
这时候,不妨多走两步去茶水间,用烧水壶接纯净水烧开。
当真正的沸水冲进玻璃杯,你会看到茶叶在水里轻轻打旋,白毫像烟雾一样散开,瞬间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毫香或者花香。
当然,用沸水冲泡时要注意安全。
玻璃杯容易烫手,倒水时别太满,先晾一两分钟再喝,既能避免烫嘴,又能让茶叶充分舒展。
《4》
第三:投茶注水的顺序。
在办公室用玻璃杯泡白茶时,应该先放茶叶还是先倒水?
这是个常见疑问,却藏着泡出好茶的关键细节。
很多人图方便先接一杯热水,再把茶叶丢进去,结果茶汤总是淡而无味。
其实,这个顺序错了,茶叶根本没机会好好释放自我。
干茶就像干燥的海绵,需要热水的浸润才能舒展。
如果先倒水再放茶叶,轻盈的茶叶会立刻浮在水面,只有底部少部分能接触到水,上层茶叶就像泡不到澡的旱鸭子,只能漂浮着干着急。
这时候你会发现,泡了半天茶汤,喝起来香气寡淡,完全没有白茶该有的鲜爽感。
泡茶顺序错了,茶叶也会闹脾气,不肯好好释放滋味。
正确的做法很简单:先投茶,再注水。
先把1克左右的干茶轻轻放进玻璃杯,你可以先闻闻干茶的清香,感受一下白茶的“前调”。
接着,用烧好的沸水沿着杯壁缓缓注入,水流像画小圈一样绕着茶叶转,这样每一片茶叶都能被热水触碰,在杯中轻轻翻滚舒展。
尤其是直筒形的玻璃杯,水流的旋转能带动茶叶上下浮动,避免堆在杯底结团,让每一根芽叶都能均匀释放茶多酚和茶氨酸。
可能有人会问:“办公室杯子小,先放茶叶会不会溅出来?”
其实只要注水时稍微压低壶嘴,让水流贴着杯壁缓慢注入,就能避免水花飞溅。
这样泡出来的茶汤,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都滋味均匀,不会出现上半杯淡、下半杯浓的情况。
午休时花半分钟泡一杯,看茶叶在热水中舒展,闻着飘来的毫香,抿一口清甜的茶汤,既解乏又不耽误工作。
《5》
在办公室敲键盘敲到手指发酸,盯着屏幕眼睛发胀时,还有什么比一杯白茶更能“续命”?
不用搬出整套茶具,随手抓个玻璃杯就能搞定。
不过想泡出好喝的茶汤,还真得花点小心思。
投茶别手抖,水温要够烫,注水记得先放茶叶。
这些细节听起来琐碎,但茶叶放多了苦得皱眉,水温不够又喝着寡淡,只有每个步骤都拿捏到位,才能尝到白茶最鲜爽的滋味。
下次感到疲惫时,烧壶热水,看茶叶在玻璃杯里打着转舒展,闻着茶香慢慢散开,抿一口下肚,瞬间驱散一身倦意。
这片刻的悠然,就是打工人给自己最好的治愈。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