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5岁的湖北黄冈茶农刘美兰(化名)在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成功接受右眼翼状胬肉手术,重获清晰视界。这是她时隔13年再次选择同一位主刀医生——该院眼表及角膜病科主任牛晓光。这场跨越岁月的信任,也揭开了户外劳动者眼健康防护常见误区,不少农民及户外工作者往往都选择戴草帽、防晒衣等进行防晒,却忽略了对眼睛呵护,殊不知,长期紫外线的照射会增加诸多眼病的发病率,比如像刘女士一样眼睛上长出来的“翅膀”。
65岁的湖北黄冈刘女士在13年前发现,自己的两只眼睛上都长出了像翅膀一样的肉色薄膜,后来到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硚口门诊部找角膜病科的牛晓光主任做了左眼手术,由于右眼当时症状并不严重,刘女士就没有处理。近一年以来,刘女士发现这块肉色薄膜就像爬山虎一样越长越大,眼睛也开始有些异物感,还经常发红,她多次尝试用眼药水缓解症状,但效果并不明显。
上个月,刘女士发现这块不断增长的“肉”几乎快爬满了右眼的黑眼珠子,视力也严重下降,而且还出现了眼部红痒、刺痛,异物感等症状。多番打听下,她来到由硚口门诊部搬迁而来的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找到了牛晓光主任继续为她看右眼。
经牛晓光主任仔细检查,刘女士右眼鼻侧球结膜增生变性,长入角膜约6mm,已经遮盖了瞳孔区4/5,诊断为翼状胬肉,需要进行手术。在进一步问诊中得知,刘女士是一名茶农,基本上从早到晚都“泡”在茶园里,平时也只是偶尔带着草帽防晒,从未对眼睛进行防晒处理。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牛晓光主任及团队为刘女士进行了右眼翼状胬肉切除伴羊膜植片移植术+右眼结膜移植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刘女士的眼部不适症状明显缓解,异物感消失,视力也有所恢复,她感慨道:“当年左眼手术13年没复发,这次右眼交给牛主任,还是一样的让人放心!”
牛晓光主任介绍,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膜变性疾患,多见于户外劳动者,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正常人的眼睛,黑眼珠和白眼珠的分界非常清晰,而一旦长了翼状胬肉,从外表上看上去,就像一块小小的“翅膀”覆盖在眼睛表面。有些人认为翼状胬肉只是眼角长出一块多余的肉,不痛不痒,便置之不管。其实,随着时间推移,翼状胬肉会向黑眼珠也就是角膜表面生长,甚至遮挡住瞳孔,患者不仅会眼红、异物感、视物模糊,严重者还有致盲的危险。
牛晓光主任提醒大家,户外活动应尽量减少紫外线强度高的时段,可以佩戴墨镜防止紫外线、风沙对眼睛的伤害。同时注意眼部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一旦发现自己患上了胬肉,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专业治疗。(吴晓敏 彭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