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夷下梅合和文化 2
这张楠木书厨,朱熹文化与浦城地方文化,也是宋代朱熹与江淹文化的物证。
上面四字“东壁图书”,代表皇家
下面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叶采诗句,叶采是朱熹再传弟子
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屋瓦上的麻雀和飘落的杨花,表现了书房的宁静;后两句则通过诗人静心读书,不知春去多时的情景,突显了他专注的精神,整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种悠闲恬淡的情趣画面,反映了古代读书人沉浸在书中的专注精神。
上面四字“西园翰墨”,代表宫廷官员。下面:”三山架上宿细露,斑管辉来檀作家,莫谓毛锥矣用处,江郎梦笔果生花。
“三山架上宿细露”在浦城三山会馆,以笔架承露暗合刘禹锡文人风骨,三山造型笔架隐喻蓬莱仙境,以夜露浸润象征文思澄澈纯净,与陆游诗句异曲同工。
“斑管辉来檀作家”中斑竹狼毫与紫檀木书案构建文人空间仪式感,斑管含湘妃竹典故,檀木香气如记载可助文思,物质载体升华为精神场域。
“莫谓毛锥矣用处”化用《五代史》武夫之语,反强调“文臣治国”共识,暗合赵匡胤“宰相须用读书人”的政治智慧。
“江郎梦笔果生花”对典故创造性转化,强调江淹“果生花”积极结果,赞誉文官群体,暗藏“天道酬勤”劝勉。